『城市四季分明,可啖美食,可赏繁花,就足够伟大了。』

???

以世界为范围,伟大的城市很多。

在我看来,一座城市四季分明,可啖美食,可赏繁花,就足够伟大了。当然,在美食啖不尽,繁花赏不完的大前提下,即使四季不那么分明,也勉强算得上伟大。

例如,阳春三月的福州。

时而骄阳似火,烤得人头涔涔而汗津津;时而寒风凛冽,冻得人瑟瑟发抖。更有狂风大作,骤雨未歇。连月不开的日子里,贴身衣物总是晒不干,倘若有鸡贼的商人趁此时做起贩卖内衣内裤袜子的买卖,大约能发一笔横财。

老福州人眼里的春天不是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而是穿棉袄的福州人和穿单衣的福州人在街头偶遇,相看两不厌,心中暗自嘲讽之:呵呵。

跳脱的气候里,百花执着盛开。

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吹开傲娇的腊梅,妩媚的碧桃,出尘的木兰,活泼的山樱……年年今时的朋友圈总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花展。

为了积极响应朋友圈花展的号召,我热情地参与到中老年朋友们的队伍中,踏上福州三山之一——乌山,开始了诗情画意的赏花之旅。

在乌山,即使是最高点的香炉峰海拔也仅86.2米,必定是如我一般弱柳扶风(不想爬山)的女子们赏花踏青的好去处。

从位于永祚社巷的乌石山北门进入,踩着绵延的台阶缓步向上,台阶两侧人工种植的大丽花正在盛放。原产于墨西哥的大丽花于20世纪初被引进中国,凭借其丰富多彩的花色和大方富丽的花朵形态,成为了全世界栽培最广的观赏植物。由于“大丽”谐音“大利”,中国人赋予它大吉大利的寓意。

△大丽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多彩,所以有个名字叫做“千面之花”,是墨西哥国花之一。又名大丽菊、洋芍药、西番莲等

大丽花的花瓣排列得十分整齐,温暖的橘色和浪漫的粉色相互交织,带来自然奔放的春日气息。

再往前走,只见山间树下开着数朵蝴蝶花。纯白的花瓣形状似翩翩起舞的蝴蝶,落在油亮碧绿的叶子间,星星点点。此处树影斑驳,隐蔽而湿润,却飘散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淡雅幽香,春风一过,少女心就开始泛滥起来。

△蝴蝶花。因花朵形状似蝴蝶而得名,别名扁竹、日本鸢尾

根据路牌的提示走到大士殿,途中不断偶遇的碧桃,枝干已抽出不少新叶,花色也不如刚开时那般鲜艳。

△碧桃。是植物桃的变种,此处的碧桃已经抽出了大部分枝叶

相传最初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洞门敞开,有个叫郭公的丞相想要独占,不料这事竟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表示非常生气,用一块巨石挡住了洞口,从此老百姓们再也无法进入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件事被一个叫陈碧的穷书生知道后,便想凿开洞门。不过,他太过瘦弱,就决定先去学艺。学成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凿门之路,可是绯红色的桃花开了十次后,洞门仍然没有凿开,但陈碧手里流出的血溅上了周围的桃树枝头,枝头绽放出层层叠叠的桃花,十分好看。

最终,陈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液,身体化作了桃林中最大的一颗桃树,便是碧桃。

碧桃的传说如此悲壮,也正映衬出它短暂的花期。花期最盛时,千朵碧桃在春风里肆意绽放,美得干脆又决绝。

△成片盛开的碧桃

大士殿外,不知是哪位僧人有心栽花,留下数盆花卉。团团簇簇的铁海棠、色彩浓烈的郁金香、热情如火的月季,在阳光里,温柔而明亮。

△阳光下的大士殿一隅

△铁海棠。又名虎刺梅,叶片和花都聚生在枝的顶部,叶片宽大茂密,茎干上有尖刺,植株分泌的白色汁液会引起过敏

△郁金香,这里的郁金香开得十分好

△月季,市售的玫瑰大多是由它代替

走出大士殿,我继续寻找繁花似锦之地,发现一处倚着石壁而建的亭子,亭成四角,方方正正。亭子正上方挂着块牌匾,这便是“乌山三十六景”中的“石壁观音亭”。

△石壁观音亭

相传此处原是一块天然岩石,在千年前突遭雷火袭击,岩壁上竟浮现出隐隐约约的观音像来,后人将其打造成三座观音像,并用泥土补足了不完整的地方,成为福州一带较早的雕刻与泥塑结合的艺术品。

此处的碧桃自成一派,植株娇小,花色浓烈,萌发的新叶也更少些。花枝在春风里摇曳,花瓣蓬勃张扬,春意甚浓。从这里开始,这个时节的乌山已经成了摄影器材的聚会,从苹果手机到索尼alpha,再到尼康D,摄影师们不辞辛劳地抬着各色“武器”。

△偶遇一只忙碌的蜜蜂,此处的碧桃开得更鲜活

△白碧桃。又名白玉,花瓣洁白如玉,很有特色

由石壁观音亭步行转弯西南登石阶上“石天景区”,如同走进深山之间,此处茂林修竹,由三块花岗岩互相支撑,形成了“以石为天”的景观。

△由三块花岗岩组成的“石天”景区

古人认为这里的巨石是女娲补天时偶然坠落到乌山山间的“百炼石”,因此称作石天。三块石头形成的开口不大,内部却十分广阔,可容得下数十人,四周有元、明、清时留下的几处摩崖石刻。其中的“百字碑”,是清康熙年间福州人萧震的题刻,共一百个字,记录了在邻霄台上重修邻霄亭的事。

△百字碑

从石天景区沿台阶往下走,一路向北,行至般若台。这里有一处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二十四字,更是我国仅存的四块李阳冰篆书碑书之一。

△般若台的景点介绍

李阳冰其人,如今流行的说法是:他是李白的从叔(即父亲的堂弟)。

△李阳冰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晚年李白穷困潦倒,来投奔从叔李阳冰。但我们的风流才子大诗仙——傲娇的李太白,并未说明来意。因此,李阳冰并不知道李白此时的窘境,于是两人愉快玩耍数日后,他将李白送上船,临别时,李白赠诗《献从叔当涂宰相冰》。

诗中先将李阳冰的为人大力赞扬了一番,夸他“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意思是:我家从叔特别棒!耿直有才华!还很刚!

△晚年李白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写诗,最重要的话往往放在最后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风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大意是:我穷得连靠朋友接济都无法生活了,所以呢,我就来投靠我很棒的从叔啦!

李阳冰气度轩昂,自然是竭力相助,李白也因此在晚年有了栖身之所。

在史料中,李阳冰的生卒年不详,是否真是李白的从叔也无从考究,但从李白后期创作的提及李阳冰的诗词来看,二人的确曾对酒当歌,相聚甚欢。

《福建省志·文物志·大事年表》中记载着:“本年(年),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乌石山摩崖石刻中最珍贵的一方——唐大历七年李阳冰的‘般若台’篆书石刻,被福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前身)一名干部砸毁。”

△如今的李阳冰篆书石刻

因此如今般若台的李阳冰石刻,是年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用原拓本在清冷台侧复制而成。

乌山上的摩崖石刻,自唐迄清约处。其中不乏曾巩、朱熹、程师孟等名家笔迹,草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更有其精妙之处。大约也是因为乌山极低的海拔,抬脚便到,于是历代官员和名士酷爱来此抒发胸臆,成为记载历史的“到此一游”。

△乌山上随处可见的摩崖石刻,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各有特色

散步至朱子祠,此处同样魅力十足。四周种植着的山樱花已经日渐高大,开放时,像散落在天空尽头的红云,颜色饱满如水墨,玫红的樱花点缀着古老的红墙,这正是极有福州特色的画卷。好似汤显祖在《牡丹亭·惊梦》中写的那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朱子祠

△盛开的山樱

花冠甚大的二乔木兰,也正处于极盛的花期中。初见这个花名,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杜牧的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木兰

在我的脑洞中,这花兴许是一树两色,同枝争艳,才会以这两位美人来命名。事实证明,我想多了。作为典型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盛放时没有叶子,一树浓墨重彩的深紫色,远远望去,还是非常醒目的。

△成片开放的二乔木兰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样先花后叶的白玉兰。

作为花名,“玉”“兰”二字,皆是高雅不俗的代名词,以此来命名的花儿,长相自然也不落俗套,花瓣似和田美玉雕刻而成。若是上百年树龄的玉兰开花,一树雪白,十分震慑人心。

△白玉兰

走过了这些弯弯绕绕的景致,没有提前做功课加上方向感贫瘠的我已经被满山的奇景给绕晕,迷糊间来到一处雅致的小亭子前,亭边有棵樱花树,此处的樱花颜色很浅,粉嫩可爱,依附于树干上,令我生出误入谁家别院的错觉来。

看见亭边的指示牌,我才知此处称作“东壁亭”,由元代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元代的平章政事,属一品官,可参与各种国家大事。亭边的“浴鸦池”,是山上的巨石遭雷劈后形成,据说经历久旱也不曾干涸。在古代,每至黄昏时分,就有“群鸦乱浴于此”,故成为“浴鸦池”。时至今日,群鸦已无处可寻。

△东壁亭

在乌山,很多地方都可以赏花,而每一处的花即使是种类相同,与景色相辅相成的气质也截然不同。步步有景的乌山,每到春天的特定时间,赏花就会成为福州人全新的民俗活动。

△盆栽的向日葵

△矮牵牛

△映山红

△山茶花

在福州人看来,赏花,是完全可以成为出行的主要目的的。我此行离走完整片乌山风景区还差得远,但了解到深藏在风景背后的故事,如同踏进了从前的时空,也算了增加了不少寻觅繁花的乐趣。

我没有繁重复杂的摄影工具,只静静地赏,这大概是我在乌山这片隐蔽的风景中悟到的唯一一丝禅意吧。

暴走福州

国光公园:断桥北岸的一晌贪欢丨暴走福州

断桥与公园。

华塑小区的清晨,来自南洋的最美食光丨暴走福州

清晨的滚烫滋味。

工农路24h,百元内从早餐到夜宵不重样|暴走福州

论食物,工农路从未退缩。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yz/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