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baidianfeng.39.net/
药师咒敬善媛-如来云水月药师咒敬善媛-如来云水月

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

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厚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厚,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然病中有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求也。有寒证而喜冷饮,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有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有寒证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也。有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证反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者,名曰阴躁也。有有汗而为实证者,热邪传里也。有无汗而为虚证者,津液不足也。有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有恶热、口渴而为表证者,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西医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西医认为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也就是说针对细菌的抗菌药物对绝大部分感冒是不会有任何治疗作用,而且还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和肠道细菌紊乱。部分患者的感冒同时合并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需要由医生决定如何使用,患者不应自行使用。中医认为感冒,为常见病、多发病,四时皆有。虽属表证。病邪轻浅,但治不及时或治不恰当,致邪气深入,常累及肺脏或诱发宿疾,甚或引起心、肾病证。该病虽极普遍,但若恰当辨证用药,欲收到最佳疗效,却须仔细推敲。所谓感冒,感是感受,冒是触冒。感受触冒外邪,就称为感冒。外邪包括六淫,但是以风邪为主。因为《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讲:“风者,百病之始也。”指出风邪是外感疾患的先导。一切外感疾患以风为首,以风为主。所以,感冒是感受触冒外邪,也就是感受触冒风邪,这就是感冒。中医分伤寒、伤风、伤湿等,如果把外感统归于四种黏膜,即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泌尿系黏膜。

无论其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孰轻孰重,辨别在哪个黏膜部位至关重要。无流行性、传染性就叫外感;有流行性、传染性就叫瘟疫。

表,指人体之表,即皮毛也。表邪,指从皮毛而入之邪气。表症,指或恶寒或恶风或伴发热等为主的症状。表证,指因表邪由皮毛而入,以恶寒或恶风,或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伏气温病与外引伏邪

伏邪之病由外感,

劲哮肾炎风心见;

越是顽疾邪越深,

有表无表透邪关。

伏气温病类外感,

慢感急作胰泌胆;

但见表症无表邪,

直捣巢穴莫彷观。

邪伏经络开腠理,

邪伏脏腑升降散。

外感传变与伏气,

初治手法地与天。

注:伏邪之病,常由外感引动内伏之邪而发病。如哮喘、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等,每遇感冒,病必加重。治之,唯透邪扶正。伏气温病,发病初起,常见发热恶寒之表症,虽类似外感,而非外感,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泌尿系感染等急性发作。治疗宜直捣穴巢,且勿被表症之假象所迷惑而用解表之药。凡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大多可按伏气温病考虑,此类辨证最见功夫。伏邪与伏气温病的治疗,差异巨大。伏邪之病,若邪伏经络,则予麻桂剂开腠理;若邪伏脏腑,则予升降散透邪。而伏气温病,治疗则直捣巢穴。

伏气温病

伏气温病,是一类以发热为主症,从内而发的疾病。伏气,不是一定要有伏邪。比如急性胆囊炎,可因进食油腻而诱发;急性胰腺炎,可因过量饮酒引起,均可能与外邪无关。发病时,可以有发热恶寒之表症,但无表邪。故伏气温病的辨识,至关重要。治伏气,且莫为表症障眼,可从营血入手,直捣其穴,此治疗之最紧要处。专病专方常被首选,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之八正散,慢性胆囊炎、胰腺炎急性发作之大柴胡汤,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之凉膈散,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之大青龙汤。

有表症而无表邪,常见于伏气温病。有里症而无里邪,常见于病邪在表但表症不显者,如急性肾炎,症见水肿、尿少,此时不在利尿,而在用麻黄加术汤类发汗,此可举一反三。

对表症,最要紧的是辨清新感和伏气。

新感必有外邪,伏气未必见有;

新感由表及里,伏气由里及表;

新感黏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等)起病感而即发,伏气黏膜伏病常有诱因;

新感   

具体来讲:

皮肤黏膜多伤寒(风寒),

代表方是麻黄汤、桂枝汤;

呼吸道黏膜多伤热(风热),

代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

消化道黏膜多伤湿(暑湿),

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

泌尿系黏膜多伤浊(浊毒),

代表方为八正散。

按黏膜分类,不易被恶寒轻重、发热高低这些表象所迷惑,而且治疗准确有效,辨证简便易行。

外感透邪手法

外感窍病,深入脏腑,遂成顽疾,仍宜透邪。见脏治脏,非求本之治。因外感,常常是某些脏腑病之源头。如果对外感之辨证体系不熟悉,或对外感如何导致脏腑病以及如何诱发和加重脏腑病不清楚,治疗上就会被动挨打,挨打了还找不出门道。下面以外感的典型病证详述。

感冒三字经

膀麻桂,卫银桑;

肠苏连,胃藿香。

同为表,合见常;

单选一,杂合方。

拘寒热,立围墙;

理不明,寒温僵。

效即理,重临床;

杂合治,勿惶惶。

注:

“膀麻桂”即,膀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感太阳起病,宜麻黄汤或桂枝汤。

“卫银桑”即,肺卫起病,宜银翘散或桑菊饮。

“肠苏连,胃藿香”即,肠胃起病,宜苏连饮或藿香正气散。

“寒温僵”即寒温对立。

“杂合治”即,感冒常见太阳兼卫分或肠胃合病,治疗当用合方。

外感合病

感冒起病,大致有三,

曰太阳,曰卫分,曰肠胃。

其辨治要点:

除恶寒发热外,

太阳则头痛、身痛、关节疼痛;卫分则或见咽痛,或见咳喘;

肠胃则或见呕恶,或见泄泻。

太阳者麻黄桂枝,卫分者银翘桑菊,肠胃者藿香正气。

故初起定位最为关键。

今之感冒,合病常见,太阳兼卫分或肠胃,或俱见,治又当合病合方。常在葛根汤基础上加金银花、连翘、藿香,多管齐下效佳。

方药运用

透表退热汤

组成:葛根30克,麻黄15~30克,桂枝15~30克,白芍15克,生甘草9克,杏仁9克,石膏30克,金银花30克,芦根30克,蝉衣6克,僵蚕6克,生大黄3克,生姜9大片,红枣3枚。

方歌:外感发热邪未尽,膀胱卫分合见病,葛根升降透外邪,银翘加味服后宁。

主治:外感发热。常见太阳伤寒证与卫分证合病,症见恶寒发热,或高热,无汗,周身骨节酸痛,咽干痛或干咳少痰、口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若用之得当,退热速也。   

使用要点:

1.此方需分多次服用,一剂药可分4~6次服,每3~4小时服一次。剂量较大是为缩短疗程,多次服用是为保证安全。

2.遵循中病即减原则,热退后未复升,药物当减量使用。

3.平素睡眠不佳者,药物不宜服太晚,恐影响睡眠,麻黄发阳之故。

4.平素体虚多汗或有窦性心动过速病史,麻黄当减量。

三表汤

组成:葛根45克,生麻黄9克,川桂枝15克,羌活15克,金银花30克,桔梗15克,生甘草15克,藿香9克。   

主治:感冒初起,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咽喉痛,轻咳,胃肠不适。即风寒、风热、胃肠感冒三表合一。   

治疗要点:

高热加生石膏、芦根;

咳重加前胡、百部;

扁桃体化脓加野菊花、紫花地丁;

恶心食欲不振加佩兰、生姜。

麻黄、石膏

都说石膏属寒凉,风寒总是配麻黄。麻黄前脚发出汗,石膏接力汗始长。

腠理郁闭成高热,热散反觉石膏凉。辛凉辛热从“用”定,莫以“用”寒说“体”凉。

注:

生麻黄,发汗速。

欲使汗出透,需加石膏。

石膏发汗缓,但持久。

所谓真懂石膏者,断不会以其为大寒而畏之,汗出脉静身凉,知其为发汗圣药。

治流行性出血热、SARS、重症流感、急性风湿热等,生麻黄常用15~30克,石膏30~克,分4~6次服。

既可保证安全性,又可保持较高血药浓度,中病即减。

您的健康我的追求!大合村钟风鸣卫生所(济生国医馆)擅长中医经方民间中草药、脉法舌诊、针灸艾灸、针刀埋线、祝由推拿正骨,用古中医思维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代煎中药配制各种药酒丸散膏方。..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yy/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