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306/4349563.html

近期,不断有果农反映,苹果叶片上长出了小黄点,问这是咋回事,应该如何防治?

从他们发来的照片上看,有些黄点少,只有几个,有些黄点多,整个叶片上都是。

经过诊断,这是苹果锈病为害所致。

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苹桧锈病、羊胡子。主要症状是果叶渐渐变黄掉落,上面有种毛毛形状的物体,长出来的苹果也是畸形的,城市郊区、风景旅游区附近的果园、绿化树种桧柏种植区附近的苹果树时有发生。

一、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嫩梢、果实等也可受害。

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产生橙黄色、油亮的小斑点,渐发展成直径为0.5~1厘米的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常呈红色。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隆起,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果实:幼果染病后,多在萼洼附近出现橙黄色圆斑,直径1厘米左右,后变褐色,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二、病原

苹果锈病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三、侵染循环

苹果锈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枝上的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季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苹果锈病菌没有夏孢子,一年仅侵染一次。

四、发病条件

1、转主寄主。苹果锈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等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病害循环,若果园周围没有桧柏等转主寄主,则锈病就不能发生。

2、越冬病菌数量。在有桧柏类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上越冬病菌数量多,有充足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害发生就严重,如越冬病菌数量少,则病害发生较轻。

3、降雨状况。在展叶后,如阴雨连绵,连续两天降雨达50毫米以上,有利于病菌产生、传播和侵染,则锈病发生严重。相反,这段时间若天气干旱,雨水稀少,则锈病发生轻或很少发生。

五、防治方法

1、清除转主寄主。苹果产区禁止种桧柏。风景旅游区有桧柏的地方,不宜发展苹果园,两者应相距5公里以上。已零星种植桧柏,果园应建议移走,以防止锈病发生。

2、铲除越冬病菌。若桧柏不能砍除时,则在桧柏上喷药,以铲除越冬病菌。冬春应检查桧柏上是否出现菌瘿、“胶花”,若发现及时剪除,集中销毁。苹果发芽至幼果拇指大小时,在桧柏上喷石硫合剂50倍,全树喷药1~2次。

3、果树上喷药保护。在展叶后,于冬孢子角未胶化前喷第一次药。在第一次喷药后,如遇降雨,担孢子就会大量形成,并传播、侵染,因此雨后要立即喷第二次药,间隔10后喷第三次药。可用药剂有腈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苯甲·丙环唑。发病严重者,可将上述药剂中任意一种与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混配使用,同时配上诺邦优叶,以提高防治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xj/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