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突然中风咋办
“中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发病急骤,以突然间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特征。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它的本质是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引起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中风有时也叫“脑卒中”,这两者基本是一回事。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90mmHg以下。 、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时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老年人中风的前兆1、头晕 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肢体麻木 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3、眼睛突然发黑 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中风的又一信号是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4、原因不明的跌跤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5、说话吐辞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断 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7、精神改变,如嗜睡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8、流鼻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中风急救措施首先是要保持冷静,然后按照下列方法进行 1、用被褥等工具搬动患者到容易抢救,通风良好的场所且避免太阳直射。 、应始终保持头部身体的水平位臵,因为头部抬高时会影响脑血流灌注,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3、解开患者衣领、领带、袜子、腰带,取下手表、眼镜、假牙等物品。 4、如果有呼吸困难,应用衣物放肩下并抬高肩部,切勿用枕头等抬高头部导致加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5、病人有呕吐时,则需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侧卧位时应将瘫痪侧肢体朝上。 6、病人有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时,应做到不拥抱、不摇晃、不刺激、不大声叫喊。(不必要的刺激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诱发癫痫大发作) 7、病人有癫痫发作时或呼吸困难时,应拖住病人下颌并向上抬起,防止窒息或咬破舌唇,不能用筷子或毛巾塞入口腔内。 8、切忌不能给患者喂水、喂食物。这种行为会影响入院后的手术和麻醉。 9、拨打10,及时住院治疗。 更多神一针及健康知识介绍,见,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pz/8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香浓郁植株有毒,这几种花不能放在室内养
- 下一篇文章: 我特别羡慕那些水到渠成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