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又名“惊悸”、“怔忡”,是指心跳异常、自觉心慌不安的病症。多见于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之前文章中详细分享了心悸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今天的内容是心悸的针灸推拿治疗。

01针灸疗法治则: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穴位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心俞、巨阙、厥阴俞、膻中。

配穴:心胆虚怯配胆俞、丘墟。

心脾两虚配脾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配肾俞、太溪。

水气凌心配膻中、气海。

心脉瘀阻配膈俞。善惊配大陵。

多汗配膏肓。烦热配劳宫。

耳鸣配中渚、太溪。

浮肿配水分、阴陵泉。

操作及方义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

方义:心包经穴内关及郄穴郄门可调理心气,疏导气血。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定悸。心俞配心之募穴巨阙,厥阴俞配心包之募穴膻中,可调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诸穴配合以收宁神定悸之效。

02推拿疗法

以养心、安神、定悸为主。

(1)基本治法

1)头面部操作:

①取穴及部位:印堂、风池、百会、眉弓、头面部。

②主要手法:推法、揉法、按法。

③捧作方法:推印堂、眉弓5~10遍。自上而下推桥弓,先推左侧,再推右侧,每侧约1分钟,然后按揉百会、风池2~3分钟。同时测脉搏,以脉搏90次/分以下为度。

2)胸背部操作:

①取穴及部位:心俞、肺俞、膈俞、膻中、中府、云门、背部。

②主要手法:揉法、摩法、一指禅推法。

③操作方法:一指禅推法推心俞、肺俞、膈俞,揉膻中,摩中府、云门,操作时间约10分钟。

3)上肢部操作:

①取穴及部位:内关、神门、双上肢。

②主要手法:按法、揉法、拿法。

③操作方法:按揉双内关、神门,拿双上肢,操作时间约6分钟。

03辨证加减1)心胆虚怯

①延长按揉神门的时间,加按巨阙,拿风池、玉枕。

②用小鱼际沿胸骨正中分别向左右腋中线推运至两胁部3~5分钟,以心悸减轻为度。

2)心血不足

①加揉中脘,拿血海、足三里,延长推脾俞、胃俞的时间。

②双手掌重叠按揉或用一指禅推法,施术于心俞、华佗夹脊穴5分钟。

3)阴虚火旺:①加推肾俞,拿太冲、行间,推太阳、听宫、听会、耳门。②按揉翳风,拿风池,按哑门。4)心阳不振:

①摩小腹,按中极,推关元、气海、中极。

②揉八髎、肾俞、命门,拿三阴交。

5)水饮凌心:

①加按揉章门、期门,搓两胁。

②用梳法梳胸部中府、膻中两穴各2分钟,运腹部约5分钟。

6)心血瘀阻:

①按揉大包、京门、膈俞、三阴交,以透热为度。

②用右手掌或右手拇指、食指按摩头项部及背部膀胱经第1侧线,操作3~5分钟。

1.心悸可因多种疾病引起,针灸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查找原发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针灸、推拿治疗心悸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的本身也有调整和治疗作用。

3.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倾向时,则应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4.在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畅达情志,避免忧思、恼怒、惊恐等刺激。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当活动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调节脂质代谢,防止肥胖。

慈海教育视频号,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核——心悸-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解密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全过程,你都了解清楚了吗?

●卫生院、诊所、医院注意,全国检查行动来了

●高清动态图:十四条经络最全动图(附歌诀),此文不收藏太可惜了!

●报考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pz/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