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丨从赵家洼村到宋家沟新村,幸福生
盛夏时节,地处吕梁山连片贫困区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清爽宜人。出了县城,跨过岚漪河,沿着一条沙石小道走进曾经的贫困山村——赵家洼。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的油松地郁郁葱葱,绽放出青翠绿意,装饰着过往裸露的黄土与山地。 过去的3年,赵家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赵家洼村旧址,拆旧复垦种上了油松,村民们住上了新居,穿上了新衣,领上了薪水,开启了新生活……城里的广惠园移民新区,承载着赵家洼人的新梦想,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走进广惠园刘福有的新家,两室一厅的屋子干净整洁,整间房南北通透,光照充足,浅色系的装修把家里衬得亮亮堂堂,格外舒适。“自打搬进了楼房,生活都变样儿了,现在每天勤洗脸、周周要洗澡,可讲究了。”说起如今的好日子,今年75岁的刘福有笑得合不拢嘴。 不仅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和低保,搬到新住所后,刘福有还有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个月能拿到元的工资。“以前种地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过现在好了,每天只需要把柏油路扫干净就行,工作轻松,生活也有了保障。”说到现在的好生活,刘福有敞开了话匣子。 平日里,刘福有和老伴儿杨娥子固定时间出门工作,下午回到家,还不耽误看《新闻联播》。“冬天一进家门就暖暖和和的,不用担水、背柴、拉肥、铲炭了,每天睡下可歇心了,和之前的生活天差地别。”杨娥子高兴地说。 ▲赵家洼村居民搬迁到县城,住进了广惠园移民新村。 从赵家洼搬进广惠园,曹六仁的生活也变得大不一样了。“我现在每月能领到元的工资,打工加上各项补助,我和老伴儿一年总收入有6万多元。”曹六仁说,“以前是有啥吃啥,现在是想吃啥吃啥,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疫情期间,曹六仁还拿出元来捐给武汉,“国家帮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现在国家有事,咱脱了贫,也要尽一份力。”他说。 王三女年轻时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这些年又引发慢性支气管炎。雪上加霜的是,前些年丈夫、儿子相继离世,儿媳妇也离了家,她独自一人拉扯患有残障的孙子、孙女,生活极为艰难。 进了城,从土坯房搬进了新楼房,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检查,她的孙子、孙女也在政府的帮助下,送到了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王三女的脸上少了愁容。这些年,她还在家里养了好多花儿,花开之时,芬芳满屋。“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王三女不禁感慨道。 曾经山峁沟壑几度难,如今脱贫致富换新颜。与赵家洼相隔不远的岢岚县宋家沟村作为岢岚县易地扶贫搬迁的8个集中安置点之一,这几年也大变了样儿,实现了“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愿景。 易地扶贫工作开始后,全乡14个村的户人成为新宋家沟人,从口子村搬来的刘林桃和老伴沈姚付就是其中一户。搬来后,老两口支起了凉粉摊,一年能挣万数块钱,再加上养老保险、平时打打零工,老两口一年能入账三四万元。“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说这话时,刘林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宋家沟全景。赵文君摄 如今的宋家沟村,每个村民心里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老人们说,原来是穷人多、闲人多、垃圾多,现在是游客多、忙人多、收入多,大家都在比富裕、比干净、比状态。 赵家洼和宋家沟,这是忻州市易地搬迁工作的缩影。截至去年9月底,忻州市规划建设的68个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共完成搬迁安置户人,搬迁对象全部搬迁入住。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忻州市强化产业就业扶持,构建起“县有产业园区、乡有扶贫车间、村有家庭工坊”的新型产业扶贫格局。目前,全市建成扶贫车间个,培育国家、省、市、县4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鼓励发展合作社1.4万个、家庭农场个,建成“一村一品”基地个,让搬迁群众守住“稳稳的幸福”。 宋家沟新村里的三棵树广场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是乡亲们的共同心愿。而美好的小康生活,是乡亲们的共同目标。 文字:冯耿姝 视频:刘雨新 编辑:申芯瑞校对:赵丽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yz/9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关联用药方案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