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中医大师们如何看待癌症系列文章之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zg/141130/4527139.html 万法归一,世间万物冥冥中有着相同的运行法则。譬如,无论在哪个文化,太阳总是与光明、生机勃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黑夜总是与阴暗、艰难痛苦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无论在哪个国家,人们总是喜欢与真诚、善良、诚实的人做朋友;无论是佛教、基督教还是天主教,都倡导人心向善,尊重生命…… 永田中医也传承自古代中医经典之道,它所提倡的癌症等慢性病治病、防病之道和对癌症等慢性病的病因看法,与现代几位极受敬仰、曾治愈许多癌症病人的中医名师也有着不少相通之处。今天,我们也来听听这些名家大师们对癌症等慢性病的看法,或许能让我们会对这些慢性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 今天我再做“知识的搬运工”,为大家介绍有“中医的脊梁”、“现代张仲景”之称的李可老教授,一生治好了无数疑难重病,包括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他是如何看待癌症和各种慢性病,如何看待中西医对疾病的治疗差异。 本文由李可老中医的多篇文章及其在不同场合的论述编辑而成,按本文逻辑结构稍作顺序调整和归纳,不作内容修改。 第二篇:“中医的脊梁”李可 传奇老中医李可,年出生于山西灵石。他从赤脚医生做起,致力于传承汉代以前的中医学,成为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当代临床大家,尤擅长以重剂救治急危重症,医术高超,有“现代张仲景”之美誉。其专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记录了他在急危重症疑难病方面的珍贵治疗经验,理法方药精辟,实用性强,成为许多中医临床工作者案头必备之书。 年2月7日,李可在山西家中去世,享年83岁。消息传来,中医界人士无不叹惋。李可是古中医学流派的“开山鼻祖”,以擅长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而出名。他经40年临床实践自创中药方28首,其中尤为著名的“破格救心汤”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有案可查,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就有余人,被国医大师邓铁涛赞为“中医的脊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年3月9日正式在医院设立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李可教授率领包括原凤凰卫视名嘴梁冬在内的国内多名弟子出席了揭幕仪式。医院李可学术传承基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他的书法作品:“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中医复兴,舍我其谁;人民儿女,菩萨心肠,英雄肝胆,霹雳手段。”这既是勉励弟子的座右铭,也是李可的夫子自道,道出他的大医胸怀和中医情结。 一、肿瘤形成的原因 1、阳气不到,阴寒得以凝聚,是癌症的基本病因。 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是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 2、阳气取决于脾胃,西医与之对应的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被公认为人体对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 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如果进行中西医比较,西医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与中医的脾勉强对应。大家都承认免疫系统是人体对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换言之,脾胃虚寒是易于发生肿瘤的体质类型。 3、寒湿伤阳气,使人体津液精血运行缓慢甚至停滞,容易形成瘀血等有形之邪。 寒湿为患,十占八九。肿瘤病则是寒邪成寒固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寒湿损伤人体阳气,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素问·举痛论篇》言:“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疾。”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积”。《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张景岳说:“或因禀受,可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 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有形之邪又会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 永田道理诊所舌癌患者黄博舌下自然排出血栓 肾癌晚期患者杨昌法通过使用永田水方、动方、温方等小便自然排出血栓 4、情志内伤。 《素问·血气形志篇》言:“暴忧之病也。”《素问·疏五过论篇》言:“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薛立斋的《外科枢要》认为:肉瘤之生,始于“郁结伤脾”。 根据我们对肿瘤患者的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情志事件的刺激,有的病人治疗后效果不错,但由于精神的刺激又使病情加重。忧患则气结,气结则阳气不通,阳气不通出现在何脏何经络,肿瘤就有可能发生在何处。 二、肿瘤的治疗方法 我们中医在看肿瘤的时候,不单是要看肿瘤长在什么部位、有多大,或者对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放、化疗及手术经常导致晚期患者胃所衰败,很多患者死于胃所衰竭。(意即放化疗及手术伤害脾胃,很多患者死于脾胃衰竭) 肿瘤患者大多数人已病入三阴,顾护胃气尤为重要。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晚期患者每见纳呆、腹胀、体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胃所衰败之症,很多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胃所衰竭。 张景岳说:“人之饮食在胃,惟速化为贵,若胃中阳气不衰而健运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则其化必迟,食化既迟,则停积不行,而为酸为腐……必渐至中满痞膈泄泻等症。岂非脾气不强,胃脘阳虚之病,而尤认为火,能无误乎?”(译:人的饮食在于胃,它能够快速消化是最可贵的,如果胃健康运行如常,哪里会有酸腐?假如火力不到,胃的消化就缓慢,食物营养停滞、堆积不排泄,变成酸腐之物,必然逐渐导致胃胀呕吐腹泻等症) 健中焦必补火,对于脾胃阳虚的人,当以理中或附子理中剂补脾阳,扶助胃阳,及早消除寒凝是最主要的……无论肿瘤发生在何脏腑,只要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只能先顾护中气而舍其他。无论中医、西医,无论用寒用热都应在不伤胃气的基础上治疗。 三、肿瘤可以和人共存,现在国外都不主张做放、化疗了 首先保住这个病人的阳气,不要让他继续再消耗,然后,想办法把这个肿瘤慢慢缩小,使这个病人暂时和肿瘤共存。只有等到它那个阳气旺了,就可以攻下,把这个肿瘤打败。所以呢,这个肿瘤,需要很长时间调理。 现在,国外西医高层,对放疗、化疗问题都开始反思了。记得去年《参考消息》登过:美国做过一个试验,什么试验呢?给一部分六十五岁到八十岁这个年龄段正常死亡的老人做尸体解剖。解剖的结果是,这些人全部都有肿瘤,有的肿瘤有拳头那么大,十公分左右。但是本人在生前没有什么感觉,一直到死都没发现自己长了肿瘤。这个说明啥问题啊?说明,肿瘤可以和人共存,只要你不惊扰它,它也不能危害你。如果你越是对它采取一些措施——放疗了,化疗了,手术了……反而促使它很快扩散。 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美国人,从那个微观的角度,找了一下最基本的原因。研究结果是:这几种方法,刺激人体以后,病人体内生长了一种叫异常生长因子二号的东西。这个东西一旦抬头,肿瘤就通过淋巴系统、血液系统等各个系统向全身扩散。因此,现在国外基本上都不主张做放、化疗了,寻找替代疗法,包括中医疗法。现在许多肿瘤病人,能否抢救过来呢?肿瘤呢,因为它长在体内,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过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抢救过来了,不久也死去了。为什么?因为西医的放、化疗,让他阳气更虚。不只肿瘤,好多病,都不是马上就得的啊,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气血,都损伤得很严重。所以啊,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 四、对中西医的看法 1、中医发展不能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 中医是五千年前中华古文明发展而来的,源于《内经》与《易经》的结合,不能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一定要传承《易经》到中医四大经典,到《伤寒论》,把这段时间的重点把它掌握好,它主要体现的就是气一元论,一气变化为阴阳两点,最后归结为一气,这是一条正路。现代医学和古代中医学走的路是两条路,你要把你过去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观点进行一遍洗脑,然后才能真正聆听古人的声音,没有这个,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承都是空话。 2、利益问题导致治疗的有效方法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背景:李可著名的“破格救心汤”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但是这一方法在当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李可在采访时做了如下表述:) 这个救心汤治疗五种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扩张(扩大性心脏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花钱花不了多少,三下五除二这个病人就治好了,出院了。这个医院有好多个分院,这样比起来,你的疗效高但是收入降低了,对职工的收益啦什么的都有差距,所以这个方法最后没有推广。 3、人是整体出了毛病,局部才会有表现,不要见病治病 把人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都照顾好,再难的病、慢性病也能慢慢治好。你不要说这个病人头痛了,你就开点治头痛的药,脚疼了,你就开点脚疼的药,这样的话中医叫什么呢?叫“见病治病”,这个是不行的。因为中医是气一元论,它不但天和人是一气,而且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你整体出了毛病,局部才会有表现,局部的病就是整体失调的一个表现。你要从整体着手去治疗这个东西,这就是我一直在用的一个方法。 天地一体,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人是生在天地之间,他是天地之气所生,所以受天地之气的制约。人为什么会得病,就是一气周流在人体的某个地方受阻了,人得病的原因在于本气受阻,《内经》也讲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 五、伤害阳气的生活习惯 1、应该早睡早起,经常过夜生活,生活无节制,会伤害阳气; 2、饮食方面大量吃生冷油腻、海鲜,喝饮料、吹空调,会伤害脾阳; 3、从小使用西药,得了一些小毛病也是用西药和输液来处理,几十年下来导致所有的人都阳虚。 欢迎阅读:中医大师系列文章之一中医鬼才倪海厦篇 感恩通过此文与您结一段文缘 更多值得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yz/8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康润大药房中医基本常识太珍贵了,好
- 下一篇文章: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