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医有窍门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由于天气骤然转冷,心血管疾病又进入高发期。大多患者有冠心病史,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常见诱因,一旦发病,要做好必要的措施。如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不要着急紧张,要保持冷静,动作轻而缓慢地取舒适体位或卧床休息;含服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还可以寻求帮助,及时拨打急救医院急救。 冬季心血管疾病该如何预防呢? 寒冷的时候,活动力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因而减少。冬季排汗减少,喝水也较少,这样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容易形成,增加了血管梗塞的机会。冬季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 因此,需要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并配合中医特色保健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心血管心血管的防治领域,开展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体现出中医“治未病、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如何保护心脏的健康和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就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预防和措施 01 保护心脏的三大“强心穴” 经常揉按三大穴位,对保持心脏健康有大益处。 操作方法:用中指和食指轻而按柔之,以出现酸、胀麻痛感为中医得气表现,每天可坚持1-3分钟左右。 (1)按内关穴: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次。 (2)按郄门穴: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门穴30次。 (3)揉心前区: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4)静神调息法: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前区,闭合双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然后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有运行气血、营养心脏的作用。 02 控制好血压 由于冬天时高血压病人较春夏时血压高,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诊,如果血压有逐渐上升的现象要及时就诊。03 注意给心脏“保暖”,严防感冒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入冬后,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栓塞,因此,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时,要及时添加衣服,重视保暖。在外出时要重视头部、面部、手部的保暖,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在早晨及晚上这段特别冷的时间里,切忌外出活动”,最好在午后阳光充裕的时候做一些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注意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强烈的体育锻炼,如登山、快跑等。04 饮食宜清淡 很多人冬天都喜欢吃火锅、爱喝老火汤,殊不知火锅属于高脂高盐饮食,老火汤属于高脂饮食。特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食物和太多进补,应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饱,进食七分饱为宜,限烟酒。05 保持情绪平和 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冠状动脉痉挛,冠脉血管阻力加大;血压上升,血流减少而加剧心肌缺血少氧;故调情志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快乐的心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能力,抵御其它内外不利因素。06 适宜运动 运动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min以上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选择下午16时-17时左右最佳,其次为傍晚饭后2小时至3小时。07 预防的关键之处,在于积极健康的态度,重于防患未然,未病先防 内二科 内二科为心血管内科,医院重点临床科室之一,也是江门中医专科。目前科室收治病种: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中医属于胸痹、心悸、水肿、眩晕、喘证等。医院科室中医文化特色,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自主研制特色中药配方(中药封包、吴茱萸川芎散、安神促眠散等),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科室咨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yy/7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验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