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侯总会文化研究中华上谷堂专刊总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明户部尚书侯恂事迹 ◆侯恂传 侯恂(—),字若谷,号六真,明朝太常卿侯执蒲长子。 侯恂先世为开封人。明洪武年间,侯成奉诏隶归德(今商丘)卫戍籍,遂为商丘人,为商丘侯氏始祖。成生英,英生滑,滑生显,显生和,和生进。进,字子登,号梅洲,上世累务农。进生瑀、玑二子。玑生一子,名执蒲。执蒲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为伯父瑀所收养。侯执蒲,字以康,号碧塘。明万历十六年(公元年)二十一岁时中举人,十年后,万历二十六年(年)中进士。初任守津(今山东省宁津县)令,后官至太常寺卿。魏忠贤奸党气焰嚣张,侯执蒲被罢官归故里,在侯府东园课读诸孙。崇祯十四年(公元年)夏卒,享年七十三岁。娶田氏,生五子:恂、恪、忭、恕、虑。 恂,即为侯恂,十七岁时受知于提学使梅之焕,补博士弟子员;五年后受知于郡守郑三俊。与弟侯恪同举万历四十三年(公元年)乙卯举人,同登万历四十四年(公元年)丙辰进士,授行人。后来,边境频频告急,侯恂多次上疏论核饷练兵方略,左都御史邹元标非常赏识他。天启二年(公元年)侯恂上疏追论“移宫案”和“红丸案”,同时又上疏论救刑部尚书王纪,当时朝中奸党十分恨他。 在天启二年(公元年),由于邹元标举荐侯恂巡按贵州,帮助中丞朱燮元等平息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叛乱,以解贵州之围。因平乱有功,天启四年(公元年),朝廷准备擢升侯恂为京卿,但由于魏忠贤专权,朝野十分黑暗,侯恂的父亲侯执蒲以刚正不阿而闻名朝野。吏部尚书赵南星、吏部侍郎陈于廷等很信任他。当时,侯恂的弟弟侯恪也在朝廷做官,与同朝的缪昌期、姚希孟关系很好。侯恂在“红丸”、“移宫”两案中,又与魏忠贤奸党针锋相对。因此,魏党把侯氏父子视为眼中钉,说侯氏父子十分倔强,不能再让他们做一天官了。不久,他们相继被罢官。崇祯年间,魏忠贤被诛,侯恂亦被重新启用,后又被擢升为兵部侍郎。有一年侯恂和尤世威巡边时,在黄花镇遇火灾。火箭火炮,全部爆炸了。侯恂受了重伤,在床上躺很久不能起来,请求罢官。崇祯皇帝说:“边境戒严,昌镇亟须饬备。”命令他休息治疗,不得引咎辞职。第二年冬天,侯恂收左良玉为帐前杂役。冬至,文武百官拜祭皇陵。宴后,左良玉喝得大醉,丢失了四只金酒杯。左良玉请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仅没治他的罪,还破格提拔他为裨将。崇祯四年(公元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为副将,挂帅印。后来,左良玉屡建战功,成为领兵大元帅。左良玉为报侯恂旧恩,三过商丘,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崇祯五年(公元年)二月,侯恂代替通州镇兵侍郎范文景,到通州赴任。十月,陕西义军进入中原,户部侍郎周士朴上疏,请求向中原调兵,并举荐侯恂率左良玉的军队奔赴怀庆、卫辉。十二月,侯恂上疏奏请挑练事宜,并多次请求发放粮饷,但当权者却百般刁难,不予理采。五月,侯恂被提升为户部尚书。侯恂由昌平调到京师时,明王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衅内讧,国储告匮。侯恂继任后,“拮据兵饷,不事加派,而转运不乏。” 崇祯九年(公元年)十一月,因遭阁臣薛国观、温体仁嫉妒,薛、温唆使宋之普等奏劾侯恂靡饷误国。侯恂被削职,不久入狱。这是侯恂第一次入狱,长达七年。 崇祯十四年(公元年)夏,侯执蒲去世,侯恂戴罪出狱,回家奔丧守孝。第二年春,又回到京师监狱。当年六月,李自成农民军席卷中原,合兵围攻开封。当时的兵权掌握在侯恂的老部下左良玉手中,由于左良玉骁悍,且不受节制。崇祯帝考虑到这些,加上群臣的推荐,侯恂被特赦,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代替丁启睿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以解开封之围。因为没有解决开封之围的对策,侯恂不前进,与开封隔河相望。不久,黄河决口,开封陷落。侯恂又一次被罢官,他先逃避到扬州。崇祯十六年(公元年),侯恂再次被逮下狱。 崇祯十七年(公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灭亡。侯恂被农民军从狱中救出。侯恂匿居于南京,后又避难到了徽州(今安徽歙县)。清顺治三年(公元年)五月,侯恂自江南回到商丘故里后,在商丘古城南十里建造了“侯府南园”。 侯府南园在何处路人遥指大豆田 深秋的商丘天高云淡,10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当年“侯府南园”所在地。如果不是当地村民指点,让人很难相信眼前那片大豆地就是三百六十年前的“侯府南园”所在地。 记者试图从侯氏宗亲中了解侯府南园,当记者问家住商丘古城的侯氏宗亲侯友聪有关南园的情况时,他只是说,“老辈们也很少提及这些,几百年前的事情了,谁也说不清楚了。” 然而,侯府南园并不会因后人的遗忘而失去它昔日的风采。记者在侯恂故居中看到了侯恂的《南园记》,侯府南园的“大门”慢慢被打开了。穿越时间的隧道,拨开弥漫的历史烟云,南园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 据《南园记》记载:“园去城十里之遥,无所因袭,平地修创,绝去雕甍、朱槛一切繁华富丽之相,故茅屋亭亭如野人居,处士家……” 南园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但它古朴、典雅、精巧的建筑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却也更有一番情趣。“园内有草堂一,主人于焉肃宾;有草楼一,主人于焉拥书。草屋四,一为收贮图玩之处,一为佳客下榻之处,其二则主人夏日于焉纳凉,冬天于焉负暄。小台一,主人中秋于焉举杯邀月,九日于焉登高泛菊。斗室一,才可容膝,主人于焉抚琴南窗以寄作傲者也。河房一所,前临长溪,旁对假山,主人于焉垂钓,于焉放舟。”园主人追求高雅的情怀和悠然自得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园中有一座高亭,谓之“牡丹亭”;另有一座大亭子叫“梅花亭”。除此之外,还有四座小亭子分别用来放置丁香、瑞香、石榴和榛。有三座敞屋,前后相望。南面的一座为“芍药翻阶之地”的“芍药轩”。“其北为憩鹤轩,有鹤数只,鼓翼翔舞,引吭高唳。”《南园记》中如此描述中间的“憩鹤轩”。最后面的一座名为“梦庵”,背山临流,庵前专门种有芭蕉。左边的圆形草屋,名曰“退庵”,门前植有黄杨。庵内放置着精巧的茶几和可折叠的小床,以方便主人随时到庵内休息静养。 侯恂十分钟爱南园中的假山和长溪。园中假山巧夺天工,空灵拔秀,长溪中则有鱼戏荷叶间的江南水乡风韵。 园主人在《南园记》中曰:“又有假山三座,以石为骨,以土为肉,去因形其势,次第罗之。加之危桥欹侧,细卉蒙茸,略想象唐宋名手笔意。又奇石三方,空灵拔秀,块然独处,可以为米芾端笏拜揖。长溪一湾,满种荷花,荇藻掩映,游鳞出没。两岸重杨之下,系一艇,恍似江南水村。方塘一泓,高柳古藤盘其旁,翠阶碧梧桐树其后,零雨夜滴,爽露晨流,意似人间蓬壶矣。” 由假山和长溪向北,有一座小园,是南园中的园中园。园内造有梅花屋、芍药亭、牡丹亭、草堂各一座。每逢花期,万紫千红,各放异彩,绚烂夺目,为南园平添了许多风情。小园的北面建有苗圃、花圃和菜圃,设计也颇为别致。 南园中还有一座“随喜亭”,该亭以木为架,用布幔覆盖,上面由侯恂自题的匾额:“东坡有亭,名曰‘选胜’,予师其意名曰‘随喜’。它很精巧,两个人就可以抬动。可守之以待月,可聚花以为茵,可扫红叶以煮酒。”正如侯恂在《南园记》中言,“随喜者言夫良辰美景,赏心悦事,随时可喜,随地可喜,亦随人可喜也。” 南园种植有大量花木,其中竹有数种,数量达万竿之多。《南园记》中还提到园中有松树、桧柏、垂柳、桂花、玉兰、夹竹桃等。还枸杞、水竹、怪松,其余花草更是不计其数。园西为果园,园东为菜园。此外还有桃、杏、李、樱桃林,少者百棵,多者千棵。南方的枇杷、柑桔等也能在南园中觅到踪影,但由于气候原因,大多不结果实,仅是供观赏而已。 园中除了四季常青的松树外,还有点缀其间的其他花木,各极一时之秀,每每此时,侯恂或邀亲朋好友前来观赏,或独坐花丛中自斟自酌。在怡然自得、欣然陶醉中,“竟不知老之将至。” 侯恂在南园一住就是十三年,再也没进过城,直到清顺治十六年(公元年)去世,并安葬于南园。 ◆侯恂:欲扶大厦于将倾 明朝从明神宗万历开始走向衰落,朝廷十分腐败,但朝中不乏欲扶大厦于将倾的忠良之臣,侯恂便是其中的一个。虽然因为皇帝的腐败和昏庸,他们的苦心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但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 侯恂(-),字若谷,号六真,是明朝太常卿侯执蒲的长子。十七岁时受知于提学使梅之焕,补博士弟子员;五年后受知于郡守郑三俊;与其弟侯恪同举万历四十三年(公元年)乙卯举人,同登万历四十四年丙辰进士。历任山西道御史、河南道御史、太仆少卿、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 为国尽忠,屡遭党祸 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两大派别。一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万历三十二年(),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属清正之言,被称为“清议”。他们的思想受到朝野不少清正人氏的赞同,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各种政治代表人物和一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于此,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二是掌握朝中大权的阉党。明神宗朱翊钧后期,宦官擅权,倒行逆施,政治日益腐化,税收苛重,社会矛盾激化。为缓解这一矛盾,东林党大胆提出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经济,并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这一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但却遭到阉党及其依附势力的反对。到天启帝时期,宦官魏忠贤专政,利用皇帝的昏庸,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东林党重要人物惨遭杀害。侯恂及父亲侯执蒲、弟弟侯恪都是忠诚为国的东林党人,虽未遭杀身之祸,也屡遭残酷迫害。 明神宗天启元年,侯恂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当时边关吃紧,正是用兵之际,他察知有不少官员以克扣军饷肥己,多次上疏严查并严惩在军饷上作弊的官员,以振作军心,并呼吁增加军饷,遭到阉党的掣肘。他对阉党祸国、迫害正直官员的行径十分气愤,天启二年五月,顶着势力强大的阉党的压力,以国家利益为重,向天启皇帝上疏,请求澄清阉党迫害忠臣罗织的各种不实罪名,拯救被害者,由此进一步与阉党结下仇恨。是年,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叛乱,他受命巡按贵州,帮助中丞朱燮元等平息叛乱,立下大功。天启四年(公元年),朝廷准备擢升他为京卿。专权的阉党头子魏忠贤将他视为眼中钉,向天启皇帝说“侯氏父子十分倔强,不能再让他们做一天官了”。不久,侯恂和父亲、弟弟相继被罢官,受到社会的同情,一时“商丘侯氏东林党魁”名震天下。天启五年,东林党主要人物杨涟、左光斗等被阉党杀害,阉党列出东林党人名单以示天下,侯恂和弟弟侯恪皆在其列,侯恂且被指为“东林党中的步军头领”,被削去官籍,归里。两年后,天启皇帝朱由校卒,崇祯皇帝朱由俭即位,处死阉党头子魏忠贤,免去天启皇帝时阉党栽赃东林党人的“罪名”,侯恂和弟弟侯恪重新被启用。侯恂重任山西道御史,向皇帝上疏根除阉党,因遭仍任尚书的阉党余孽温体仁反对,未被采纳。崇祯二年,侯恂升任太仆寺少卿,次年任兵部侍郎。他精心策划强兵之计,见兵中粮饷不足,多次上疏增加粮饷,但当权派却“戛戛难之”。崇祯六年,侯恂任户部尚书,史料记载,当时明王朝“外衅内讧,国储告匮”,他煞费苦心,拮据经营,不事加派,终于使“转输不乏”,受到崇祯皇帝的称赏,但却遭到阁臣薛国观、温体仁所嫉。崇祯九年,薛国观、温体仁唆使走狗给事中宋之普弹劾侯恂“糜饷误国,坐屯豆事”,他被削职,不久被下狱。直到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围开封,他才被崇祯皇帝重新从狱中启用,但因未如皇帝所愿又被重新下狱,从此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 从其经历可见,侯恂自踏上仕途之后,尽管因朝廷黑暗,奸党当道,他始终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他却为挽救明朝的命运一直在尽忠臣之责。 慧眼识才,举贤任能 侯恂在做官期间,对明朝的最大一项功劳是慧眼识才,举贤任能。为了明朝能够振兴,他全力荐拔人才,左良玉、袁崇焕、尤世威、史可法这几个明朝的顶梁柱,都是他从基层发现后大胆荐拔的。 袁崇焕原是福建邵武县知县,在天启二年(公元年)侯恂任都察院御史时,他去北京接受三年一次的文官政绩考核。他胸怀报国大志,喜欢谈兵说剑,在北京和友人谈话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中肯见解,被侯恂的手下人察知,报与侯恂,引起了侯恂的注意。侯恂让人将他传来,与他交谈,发现他不但有一颗报国的热诚之心,而且真有军事才能,便向朝廷保荐。《明熹宗实录》记载,侯恂上奏:“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天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授袁崇焕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六品)职。袁崇焕想的不是升官发财,一心念虑的是社稷安危。当时京师文武百官畏怯清兵强大,不敢出关任职。他听说此事后食不甘味,极为国家命运担忧,深思熟虑后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不声不响,“单骑阅塞”,一个人骑马到山海关内外考察。兵部袁主事突然不知去向,大家都莫名其妙。侯恂听说此事,十分担惊,怕皇帝责问他所荐拔的人是怎么回事。但不久,袁崇焕从边关回来了。侯恂生气地将他叫到跟前,问他为何如此。袁崇焕说了自己愿为国家报效的热诚,说如果请示此事恐难成行,并详细向他介绍了山海关的局势和自己所想的对敌策略。侯恂一听原来是这样,并听他说得条条是道,反而欢喜起来。袁崇焕说:“(山海关)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侯恂虽然觉得他有几分狂气,但勇气和谋略都是可取的。但当时袁崇焕的职位低,不够去边关担当大任的资格,侯恂便再次上疏,请熹宗对袁崇焕破格提拔。熹宗同意他的意见,将袁崇焕提为山东按察司佥事(正五品)、山海关监军,发给他帑金二十万用以招募兵士。袁崇焕如鱼得水,在抗清中军事才干得到展示,职务也不断上升,崇祯元年被提拔为兵部尚书,率军数次打得清兵一败涂地,清将一听到袁崇焕的名字就害怕,使一心要推翻明朝的清太宗皇太极一筹莫展。当时有人把袁崇焕比喻为护国的长城。然而不幸的是,后来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误认为袁崇焕叛国,将其冤杀,明朝抗清的局势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明朝灭亡。 侯恂提拔的尤世威,陕西榆林卫人,入行伍后原为士卒,后来到侯恂部中。崇祯四年十二月,侯恂发现了他的才干,将其荐为总兵,镇守山海关等处,经理关门军务,在与清兵作战中屡立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累官至左都督,成为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 明朝有名的将领左良玉更是侯恂将其提拔于部伍。《南疆绎史》载:“左良玉字昆山,辽东人。以军校历职至都司。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死;坐削职,窘甚。已走昌平。”于崇祯三年投侯恂麾下。侯恂时任兵部侍郎,守昌平。昌平为明十三陵所在地。侯恂的职责之一即是守护陵寝。侯恂将其收于军中,不久便发现他是个人才,将其由卒伍提拔为捭将。 名垂青史的史可法早年也是侯恂提拔的。史可法(年-年),字宪之,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元年()进士。他是东林党魁首左光斗的学生,有史料记载,他早年是侯恂一手将他提拔起来的,所以他对东林党情有独钟,总是支持东林党和效法东林党宗旨的复社与阉党及其余孽的斗争,以致被阉党也视他为东林党。崇祯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后来督师扬州。顺治二年(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死守,但因弘光皇帝让阉党余孽掌握朝中大权,不向史可法增援,终因寡不敌众,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被俘,多铎劝降,史可法的回答是:“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后壮烈就义。 无力回天,保守晚节 崇祯十五年夏天,李自成、罗汝才两支农民起义军联手攻入河南,矛头所向,官军披靡,最后使开封陷入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伤了元气的官军各部形成畏惮心理,各自拥兵自重,朝廷下旨也调动不灵。有的慑于皇威不得不奉调,但与起义军交战却是一触即溃。虽然屯驻于河南、湖北的宁南侯左良玉部属实力最强的一支,但此部也遭过起义军的重创,左良玉提起李自成也忌惮三分。况且左良玉性格骄横,为了保存实力,即使朝廷下旨也爱理不理。面对如此局面,崇祯皇帝心急如火,因为开封若失则整个河南不保,若失去河南,明朝江山将岌岌可危。无奈之下,崇祯皇帝不得不采取大臣的一个建议:利用侯恂与左良玉的特殊关系,让侯恂恩调左良玉发兵,解开封之围。当时侯恂仍在狱中服刑,崇祯皇帝不得不下特旨将其释放,让他到河南挽救危局。 史料记载,当时,崇祯任命侯恂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并辖“平贼”援剿官兵,组织官军南北合击李自成,以保开封不失。侯恂只好按旨,下令调左良玉部北上。此时的左良玉刚在河南被李自成措败不久,深知自己的力量不抵义军,若奉命全军北上,吉凶难卜,便想了一个两全的办法,一是不驳侯恂的面子,一面满口答应,先派部将金声桓充作护卫侯恂的亲军,一面写信暗示侯恂,他的几十万人马出动,粮饷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时河南正处灾荒,侯恂觉得几十万人马的粮饷无法筹措,于是连忙收回成命。 当年九月,开封危局千钧一发,援兵无望,河南的明朝官员孤注一掷,挖开黄河,欲以水为兵,淹死围攻开封的义军,想着开封城墙坚固,料无大碍。不料开封的城墙在汹涌的黄河水面前不堪一击,结果义军损失很少,开封城却被淹没。侯恂没能救了开封,崇祯恼怒,重新罢去他的官职,把他关进了监狱,直到后来李自成攻陷北京。 《中国通史》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颁布的内部措施中有:“限令明朝文武官员一概报名汇察。不愿仕者听其自便。愿仕者照前擢用。违抗不出者,处死。明朝兵部尚书侯恂因与农民军作战失败被明朝下狱。大顺释放侯恂,任为尚书。”侯恂谢绝任官,归家隐居。 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华夏成了满清的一统天下。侯恂在城南十里筑南园而居之,十四年未入城,清政府百般威胁和利诱,使尽解数,也未能奏效。顺治十六年()侯恂病卒于家,享年七十岁。 侯恂在任时为官清正,为振兴明朝用尽了心机,但因朝廷昏庸,屡遭陷害,他荐拔的人才也因朝廷昏庸腐败而无法挽救明朝覆灭的命运。最后,虽然他欲扶大厦于将倾的苦心白白地付之东流,但其为明朝立下的功劳彪炳史册。 ◆明崇祯时户部尚书侯若谷 侯若谷(—),名恂,字若谷,号六真,太常卿侯执蒲长子。年十七受知于提学使梅之焕,补博士弟子员;又五年受知于郡守郑三俊。与弟侯恪同举万历四十三年(年)乙卯举人,同登万历四十年(年)丙辰进士,授行人。泰昌元年(年)辛酉改授山西道监察御史。时边境告急,侯恂屡上疏论核饷练兵方略,左都御史邹元标倚之如左右手。是年,推存邵武知县袁崇焕知兵,请破格用之,遂擢袁崇焕为职方主事。天启二年(年)五月侯恂上疏论救刑部尚书王纪,群邪为之侧目。 天启二年(年)秋因邹元标举存,诏侯恂巡按贵州,以平息贵州水西士目安邦彦叛乱。侯恂疏陈十事,皆用兵方略。至任,助中丞朱燮元、都御史王三善解贵州之围。 天启四年(年)叙平叛功,拟擢侯恂为京卿。但由于魏忠贤已擅权,群小附和,凡异已者,皆视为东林党,其父侯执蒲以刚直不阿而闻名朝野。因此,被吏部尚书赵南星、都察院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所引重。其弟侯恪身为史官,与同官缪昌期、姚希孟关系很好。左副都御史杨裢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出于缪昌期之手,而侯恪亦知之。侯恂在“红丸”案、“移宫”两案中,又与魏忠贤奸党针锋相对。因此,魏党视侯氏父子为眼中钉,谓侯氏父子倔强无状,不可一日留。故父子兄弟乃相继罢官。一时商丘侯氏,东林党魁之名遂震天下。 崇祯改元,魏忠贤被诛。起侯恂为广西道监察御史。上疏首请定逆案以六等治罪。魏忠贤余党温体仁为之切齿。崇祯二年(年)二月擢侯恂为太仆寺少卿。崇祯三年(年)边事益溃,侯恂才望甚隆,四月擢升为兵部侍郎。五月视师昌平,六月拔裨将尤世威为大帅。八月,与尤世威巡边,逢火灾,火箭火炮,轰击无余。侯恂头面俱黑,须发尽燎,重伤卧病,请求罢官。崇祯皇帝说:“边境戒严,昌平亟须饬备。”命休息治疗,不得引求去。 是年冬,侯恂收左良玉充帐前杂役。冬至,朝官拜祭皇陵。晏后,左良玉大醉,丢失了四只金酒杯。左良玉请罪,侯恂不仅未治罪,而且破格提拔为裨将。崇祯四年(年)九月,又拔左良玉为副将,挂帅印。后来左良玉屡立战功,成为领兵大元师。左良玉为报侯恂旧恩,三过商丘,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 崇祯四年(年)十二月,侯恂存尤世威为总兵官,镇守山海关等处,崇祯五年(年)二月,通州镇兵部侍郎范景文以病免归,侯恂通州代之。十月,陕西义军进入中原,户部侍郎周士朴上疏,请调兵中原,并举存侯恂率左良玉军赴怀庆、卫辉。十二月,侯恂疏奏昌镇挑练事宜,多次疏请粮饷,但当权者却百般刁难。五月,侯恂迁户部尚书。 侯恂由昌平移居京师,时明王朝外衅内讧,国储告匮。原户部尚书毕自严因误饷下狱。侯恂继任后,拮据兵饷,不事加派,而转运不乏。识拔史可法、倪嘉庆于郎署,荐员外何楷为给事中。上《屯田奏议》,请分立官屯、军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边屯及考课任官之制。 崇祯九年(年)十一月,侯恂为阁臣薛国观、温体仁所嫉妒,唆使给事中宋之普奏劾侯恂糜饷误国而削职,不久下狱。薛国观秉温体仁之意,以刑部尚书郑三俊与侯恂有师生之谊,徇私枉法而袒护侯恂之罪名,将郑三俊罢官。从此,侯恂坐牢达七年之久。 崇祯十四年(年)夏,侯恂因父丧,带罪出狱,丁忧家居。十五年(年)春归京师监狱。六月,李自成农民军席卷中原,合兵围汴满朝官员一致推荐侯恂。崇祯亦思侯恂之才,又以天下重兵皆在左良玉,且左良玉骄悍,不受节制;而左良玉为侯恂旧部,良玉受侯恂恩深,非侯恂莫能制,故特赦侯恂出狱,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丁启睿总督保定、山东、河北,湖北等七镇军务,解汴围。其子侯方域向侯恂献计:“今赐剑久虚不用,愿破文法,斩许定国以明军法,事办威立。令保定巡抚杨文岳,山东巡抚王永吉率师扼黄河,使李自成不能北渡;凤阳抚臣马士英、淮徐抚臣史可法率师扼江淮,遏李自成南冲;陕西督臣孙传庭塞潼关,遏李自成归北路;父帅赴左良玉军鼓励将士东出师,与孙传庭合兵夹击,使李自成腹背受敌。进,无所拔;退,无所据。以百万之众蚕食中千里无人烟之地,不出一年,内变必作,大功可成。”侯恂大骇,斥日:“如此是我儿跋扈矣。小子多言,不宜在军。”但侯恂还是采纳了一些建议,并草奏疏。左良玉闻之,踊跃请效死,遣帐下大将金声桓率兵迎侯恂。 奏入,朝中有异议。诏侯恂仍拒河授汴,命左良玉将兵来会。良玉欲率众30万来会,侯恂知粮草无所出乃止。侯恂移军柳园,与开封隔河相对,徘徊观望。手下兵士多为不法事,不能禁。九月十七日,黄河决,陷开封。侯恂等具舟迎周王于河北。周王于彰德上书言事。侯恂移军曹县,再移单县。冬月,侯恂以不即救汴而罢官。侯恂买舟南下,避扬州。崇祯十六年(年)八月,侯恂被逮下狱。 崇祯十七年(年)三月,侯恂被子农民军自狱中救出,准备大用,正值清兵入关未果。五月,次子侯方夏护父侯恂逃往金陵避难。同年秋,阮大铖欲杀侯恂、方域父子,侯恂去微州避难。冬十月,清世祖福临在北京即皇帝位。南明治“从贼之狱”,仿唐制六等定罪,侯恂列四等。旋得旨,侯恂、方以智拟罪未合,时刘泽清多次上疏,请严侯恂、方域父子。 清顺治三年(年)五月,侯恂自江南回到商丘故里。清国史院大学士宋权,河南巡抚吴景道等曾交章议荐,劝他出山。但侯恂坚持不授,在城面十里筑南园而居之,十四年足未入城。清顺治十六年(年)卒,终年七十发,葬于侯府南园。侯恂卒时,五子方来、方夏、方域、方任、方策,俱先亡。 ◆侯恂《南园记》 归德,古宋郡也。郡城之东有梁孝王之兔园焉,修竹古烟,虽与劫灰俱冷,而龙潭、凫渚之胜,概志书尚能传之。郡城之南有幸山焉,古刹颓垣,灭没于荒阡败草之中;东望长堤,西望阏伯台,记者谓宋康王南渡曾登极于此。其南有桃河焉,为隋炀帝游江都时殿脚女牵缆荡舟之墟。陵谷千载,遗迹犹存。河岸之西南林青蓊翳,蔚蔚苍苍,居不见人烟,行不见车辙马迹者,则六真居士之南园也。 园去城十里而遥,不受市井之滓秽,故泉甘而水洌;不杂氛埃之喧填,故山静而日长;厥土黄壤,最宜种植,故林深而木茂;人当乱极思治之时,风尚俭鄙,故民淳俗朴,而有葛天氏无怀之风。 居士之为此园也,无所因袭,平地创修,故布置得以如意。亭台花木,安顿合宜。板而治,乱而整,由折而幽深,回转而宽平。园以自适其适,不为游人观美计,绝去雕甍朱槛一切繁华富丽之相,故茅屋草亭如野人居,如处士家。心远地偏,寰中而有物外之况。 园可五十亩,乃竭前后数十年之擘画,物力人力,毕萃于此。且喜屡经兵火,无大损动,而主人患难余生,又幸得营为兔丘。时时用意,处处着眼,故曲径逶迤,别院错棕,老树参天,浓花满地,而终日赏之不厌。 居士性本恬淡,又涉世久、阅人多,有昧乎陶靖节息交绝游之旨,日唯隐几独寐,或振履孤往,不耐共俗人接谈,不乐于杂流嘈语,不喜见狙狯(1)作求田问舍之事,且渐老渐病,腰枝渐强,实难向达官过客伛偻俯仰,不得不闭关伏处,谢绝人事,故专精一意,问柳寻竹,而园中之景色,乃日新月异而岁不同。 盖尝总而计之,园内有草堂一,主人于焉肃宾。草楼一,主人于焉拥书。草屋四,一为收贮图玩之所,一为佳客下榻之所,其二则主人夏日于焉纳凉,冬日于焉负暄。小台一,主人中秋于焉举杯邀月,九日于焉登高泛菊。斗室一,才可容膝,主人于焉抚南窗以寄傲也。河房一,前临长溪,旁对假山,主人于焉垂钓,于焉泛舟。又有高亭一,牡丹之金屋也。大亭一,梅花之玉照也。小亭四,丁香之愁,瑞香之睡,榴之子,榛之实,分席而专房也。敞屋三,前后相望。其南则芍药翻阶之地,其北则栖鹤轩,有鹤数只,鼓翼翔舞,引吭高唳,每一观之,辄作天际真人想。又北则背山临流,右有梦庵,庵前专植芭蕉;左有退庵,庵前专植黄杨。庵内各有曲几小榻,主人于焉偷闲习静者也。屋之西,仍拟作长廊数楹,憩鹤轩前仍拟作高坊一架,有志未逮。又有假山三座,以石为骨,以土为肉,取奇石之有峰有峦、可洞可壑、峭耸而如立、偃蹇而如卧者,必因形其势,次第罗之。加以危桥欹侧,细卉蒙茸,略想象唐宋名手山水笔意,以洗桐油石灰煤渣米汁堆垛格套。又奇石三方,空灵秀拔,块然独处,可以当米老端笏拜揖。长溪一湾,满种荷花,荇藻掩映,游鳞出没。两岸垂杨,之下系一小艇,恍似江南水村。方塘一泓,高柳古藤盘其旁,翠竹碧梧树其后,零雨夜滴,爽露晨流,竟似人间蓬壶矣。居士犹谓限于地势,花木之神未畅,即主人之心目未豁也,复于迤水辟一小园,园有梅花屋一、芍药亭一、牡丹草亭一、草堂一。万紫千红,绚烂夺目,主人于焉快意适观。堂之北为临庄之场圃,获首扬者历历可观。通临大路,为一方之通衢,士女络绎不绝,往者来者,纷纷如画,则景外之景,而主人偶然命客移樽,于焉寓目,于焉散心者也。 南园之北有隙地焉,更为别圃,黄土筑墙,折柳樊之。后接竹畦,右连杏园。萱草为径,豆花为棚,区分其地,列种瓜蓏,以备不时之采撷。而间得奇种别品,为大园之未曾有者,则参差植之,随时随意,无复行列。又主人扶杖往来之余,间一徘徊,或烹葵剪藿,与一二临叟村翁,校晴量雨,说年光而乐时丰者也。复有随喜亭一,竖木成架,以布幔之,居士自题其额,曰东坡有亭名曰选胜,予师其意名曰随喜。随喜者,言夫美景良辰,赏心乐事,随时可喜,随地可喜,亦随人可喜也。随乎时,则花朝月夕,皆喜候矣;随乎地,则柳岸竹坞,皆喜境矣;随乎人,则樵歌牧唱,皆喜伴也。因之以结喜缘,因之以迎喜气,因之以养喜神。兹亭也,可以永日,可以延年。其亭规制甚小,两人可舁(2),到处可坐。陌上草薰,藉之而迓(3)春晖;岭头云冷,守之以延秋月。聚花片以为茵,扫红叶而煮酒,则主人任意随喜,于焉游戏者也。 约略花木之属,有竹数种,延亘不啻数万竿,古诗所谓“有地竹林多”者庶几近之。正始七贤辈儿之,不知如何入林把臂;使王子猷闻之,不知如何命舆造赏矣。松八十株,桧柏一百株,梧桐八十株,垂柳年老丝长者三十株,桂花六十株,玉兰九株,兰花十丛,山茶二十株,夹竹桃五十株,腊梅一千二百株,千叶春梅二百五十株,牡丹一千三百本,芍药一千六百本,名菊六十种,莲花三池。居士雅性不喜盆景,为其扎缚拳曲而乏天趣也。然老干疏枝,自然可爱者,亦复量收之。有虎刺五株,枸杞、黄杨、水竹、栀子、怪松各数株,其余嫩草杂花,不计其数。盖居士之性以多为胜,以畅茂为美,以处处转换为有景,以步步欣赏为得趣,必如是而花木之神始畅,主人之心目始豁耳。 园之西乃为果园,园之东乃为菜园,主人于焉摘鲜,于焉尝新,仿佛乎锦里先生、汉阴丈人之余风,而步其后尘。此外乃为桃杏李柰樱桃之林,少者以百计,多者以千计。盖北地风高气寒,南花如枇杷、柑桔之类,购之不易,养之更难,且多不结子,仅可具品,无劳多收。以上数果,土之所宜,赏春花而落秋实,如裴晋公之碎锦坊,固绿野之佳境,而苏堤桃花未始不妆点西子之翠眉也。若乃园中大景,可以快赏者,自松风竹雨而外,则有春梅、玉兰、海棠、牡丹、芍药、莲花、兰花、桂花、菊花、腊梅,接续开放,四时不绝,真令人应接不暇。而点缀其间者,又有千叶桃、丁香、探春、丽春、石榴、芙蓉、水仙,杼藻荐馨,各极一时之秀。每当盛开时,幸值风日晴和,云烟霏微,主人心中无事,体中无恙,无不招佳宾共赏;不则,独酌其下,欣然陶然,自喻适志,浮云富贵,实不知老之将至也。 嗟乎!世之人生长十丈红尘中,有耽情曲蘖,腐肠不觉者矣。有丧志粉黛,伐性不顾者矣。有捐志货利,爱我家兄,晓夜牙筹,孳孳不休者矣。居士独寄兴于草木,而百凡不与人争,其取于世者,抑何廉也!然萼华足以娱其目,芬芳足以悦其鼻,松簧竹韵足以养其耳,佳实珍果足以供其口。仲长统所云:良朋萃至,则陈酒肴以娱之;佳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泉、追凉风,逍遥一世之上,傲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生命之期者,真至论也。其所得者不亦宜乎!古之人汩没于富贵利达中,或沉冥不返,或乞休未能。有朱门空锁到老不归者矣,有仅仅肩舆一登西楼者矣。至如李赞皇置平泉,一石一木,皆所关心。而权势相轧,老窜朱崖,君子伤之。求如四明境和之乐,盖百不得一;求如司马温公蓍(4)英之会,更万不得一也。而居士独偃息南园,且啸且咏,以尽其天年。其徼(5)之天者抑何奢也。然而清风明月,不用钱买;啼莺舞蝶,不因力至;坐观卧游,身不苦其劳;山蔬篱果,人不病其陋。颜斶(6)所称“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真正以自娱者,固高人之雅供,而贫士之大乐也。其所取者又何约乎?取之人者廉,则人不妒;取之天者约,则造物不忌。方且与物为春,方且与天为徒,是居士玩物适情之地,即其养和栖真之乡,而云淡风轻,如邵康节之傍花随柳,老可为少。抑餐露饮霞,如偓佺(7)之食,而百花如雉。篓公之饮竹食桂,且凡可登仙也。然则居士之南园,岂犹夫人之南园乎,盖将于龙潭、凫渚并垂不朽。而居士亦一丘一壑,自适其适,不致鹤怨猿惊,烦北山之移文也。 居士姓侯名恂,字若谷,别号六真居士。明朝之季历官户部尚书,中党祸罢官。遭世之乱,流寓新安,久之归里,隐居南园,自号梁园逸民。 甲午秋日六真居士书于南园,时年六十有五矣。友人同邑贾开宗静子、新安程万钟廉倩参阅。子方夏、方域侍笔。 本文据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之十六卷所载《南园记》删节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明清别集丛刊”《侯方域全集校笺》所附侯恂《南园记》校订 注释 1狙(ju,猕猴)狯(kuai,狡猾) 2舁(yu,抬) 3迓(ya,迎接) 4蓍(shi,草名,可入药,古代用于占卜) 5徼(yao,求取) 6颜斶(yanchu,战国时齐国人,事迹见《战国策、齐四、齐宣王见颜斶》) 7偓佺(woquan,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侯恂《五言古诗》 梧桐二首 梧桐生龙门,落落多清阴。百尺高无枝,时闻栖凤吟。嗟哉锺子期,千秋负知音。命匠斫取之,栽成绿绮琴。□以山桑丝,徽以南海金。玉轸何铭落,规制妙古今。轻风来茂树,明月吐高岑。弹出清商调,琅琅动人心。本自青云质,乃作白雪曲。昔为山中木,今为匣中物。草木有本性,丝桐空尔为。旧社老樗栎,永与斧斤辞。 阶前孤桐树,擢干何青青。修枝上碍云,疏阴下满亭。本自峄阳里,今植幽人庭。苍秀能若此,霜雪几饱经。桃李争浓艳,蕙兰自芬烈。孤桐树其间,挺然表高洁。常恐时序迁,先秋问鶗鴂。起视金井栏,飘飘落一叶。造物如有意,奇才不徒生。高岗久寂寞,凤凰何时鸣?直木忘先伐,高人忧盛名。不如依岩壑,终古保幽贞。 田家三首 家世本农夫,稼穑长子孙。循分安耕凿,欣欣守柴门。一朝风烟异,倏觉天地昏。妖氛起关陕,烽火遍中原。死者填沟渠,生者弃乡村。艰难归业后,荷锄事田园。陇亩迷东西,叹息复何言! 南人事商旅,北人事田畴。丧乱生理尽,黾勉问篝篓。把锄无健妇,服犁借赢牛。起视阡陌间,白茅何修修!种豆山谷下,辛苦蕲有收。连岁多滛霖,坡水东南流。冲泥摘禾黍,哀哀使人愁。 既已易百亩,安敢避三征!但念疮痍子,魂魄犹未平。羽翼作夜事,驿路有边丁。军令虽云肃,妇子自为惊。河伯何不仁,黄河岁峥嵘。繇符日追集,决塞纷纵横。急公苦不遑,何由报西成! 七言古诗 池旁高柳上有古藤忽为风雨所折 南园深秀白云住,中有清壑藏烟雾。游鳞浮藻澹潆回,上接婆娑之高树,高树移植自新丰,春秋不知几朝暮。冻皮溜雨干屯风,老藤引蔓相攀附。分条散叶开紫花,蒙茸景逼垂花坞。岂知造物忌奇特,仓皇顿觉神灵怒。千峰黑云压树梢,雷电砰轰使人怖。狂风挟雨恣飞扬,倾泻天河势如注。是时有客宴藕塘,竦然起立各倚户。须臾风止雨暂停,乃报高柳被风妒。大枝丫槎小枝摧,流莺鸣蝉失所据。却怜藤蔓能倒垂,恍在巉岩绝壁处。夜晴明月照东轩,空水苍凉飘练素。不然再惊雷雨鸣,仍来池上看瀑布。 南园菊花盛开招诸老友携妓赏之有作 今年南园菊满丛,檀槽新压珍珠红。走马远驼娇面女,开筵专请白头翁。花开能得几日好,爱花赏花须及早。美景良辰苦难并,西风一夜霜天晓。人生劳劳堕劫尘,得醉花前即仙真。红袖劝酒酒莫醉,岁岁同为看花人。 五言律诗 山居 僻性耽林壑,山居亦快哉!披轩当岛屿,飞翠入楼台。古木阴森秀,丛花烂漫开。松关人影薄,萝薜更须栽。 归里预拟山居诗七首 半生三黜吏,万里一归人。岁月风尘苦,河山气数新。奉身依畎亩,托志在松筠。谷口栖高隐,吾师郑子真。 何年辞井里,此日问田园?时展先人墓,闲过近舍村。松楸终古恨,桑柘几家存?遂得家乡梦,逃名守鹿门。 百战中原后,传闻有敝庐。老年珍日月,久客厌江湖。野径花香满,山亭月影孤。归里如可赋,不必叹穷途。 城郭犹前代,乾坤业此时。废兴千古事,出处寸心知。老厌衰残苦,病惭止足迟。南园松菊在,秋色倍相宜。 青山言别后,事事与心违。世路柴荆稳,家园笋蕨肥。养生惟适性,远害在忘机。秋水芙蓉岸,垂纶第几矶? 萍水身犹健,鹿蕉梦已醒。息心辞世网,抗志谢山灵。梁园竹阴古,隋堤柳色青。从今占气象,应识少微星。 冥飞天际鹤,今始免高缯。尺水皆堪钓,寸山亦可登。诗书为尚友,樵牧得良朋。肯使巢由辈,千秋有独称。 将近家园作 不记家乡路,逢人问去程。溯流看水势,傍岸识滩声。渐觉烟村近,亟看僮仆迎。十年辞梓里,想象旧柴荆。 题杨子正画斋四首 万井兵纷后,藏身得此轩。同群惟木石,作伴有琴樽。旧舍楼台近,荒村陇亩存。苍桑无限意,坐对亦忘言。 结宇依城市,萧然意绝尘。云霞收壮志,日月护闲身。依杖看过鸟,移樽访近邻。凤池春水绿,想象可垂纶。 斗室才如茧,乾坤亦可容。瓶花随日换,径竹倩云封。傲骨逢时拙,老年见客慵。周旋无我辈,兹意与谁共! 汝正开花径,吾方筑草堂。松风来远韵,萝月送高凉。酒饮醒中醉,奕谈静里忙。何时能过从,相与对羲皇。 杨子正求天竹冬菊即以奉赠二首 闻说青精饭,食之可驻年。托根幽径下,结实晚霜前。翠羽层层绿,珊瑚颗颗圆。因君饶道骨,特赠一枝藓。 我钦陶靖节,幽兴寄东篱。老圃留秋色,黄花发晚枝。霜清叶更翠,云冷香偏迟。以此奉君子,高斋可自怡。 南园独酌 岂敢矜高致,由来爱石泉。乾坤留老我,花竹足余年。适性思酣饮,遣愁赖熟眠。无妨辞二仲,三径自周旋。 南园闭门 渐喜交游少,心闲只闭门。眼前无累物,花底有清樽。癖性宜孤往,幽栖得自存。今朝风日好,徙倚向南轩。 柬杨子正 常恐三春暮,林花只暂香。还家存野圃,娱老得山乡。无意风兼雨,人生病且忙。今朝须痛饮,莫漫负韶光。 夏日南园二首 南园春事好,节序又朱明。旧燕寻巢语,新莺到处声。间有桐乳落,时旁竹阴行。颇怪商山老,使人得姓名。 谡谡长松下,偏于夏日宜。云烟存老干,风雨护新枝。静觉涛声远,闲看盖影底。春光桃李得,开落任披离。 山庄过杨子正七首 清夏无余事,悠然念故人。幽居择胜地,高卧隔浮尘。旧社云烟古,闲亭草树春。知君多远意,不是傲簪绅。 荷天留日月,选地得烟霞。澹泊存家计,安闲度岁华。邀邻尝老酒,扶妓得名花。回首看城市,夕阳起暮笳。 爱竹开三径,赏花邀比邻。人皆容老懒,吾亦爱清贫。芒履苔痕旧,檀槽曲味新。汉庭知四皓,避世恐非真。 展转沧桑内,相看已白头。逃名忧世法,养拙愧身谋。地迥千林秀,亭深五月秋。只今堪对晤,非敢傲王侯。 颇羡杨雄宅,今能载酒过。篱前人迹少,竹外鸟声多。到处随游赏,兴来发啸歌。莫愁归路晚,明月上烟萝。 倚杖过南陌,支颐看白云。微风消溽暑,春气散余醺。忽忽松涛至,娟娟竹影分。林间饶逸志,高树暮蝉闻。 丘壑何年得,蓬蒿一径深。移樽随树影,铺席就花阴。雅会忘宾主,闲谈阅古今。往来如不厌,日日共招寻。 南园 南园幽胜处,顿使世情消。丘壑容疏放,亲知慰寂寥。松阴能碍日,竹意欲凌霄。却望红尘里,纷纷满市朝。 秋日南园 秋日南园里,天高物气清。晚花还烂漫,百卉自生成。依杖看云态,衔杯对月明。独怜霜露至,摇落使人惊。 秋意 秋色来何处,苍然满故林。寒花仍照眼,落叶渐惊心。不历风霜苦,安知日月深?春光早晚至,宋玉莫悲吟。 柬余洪崖 当年同白社,即日共青山。有恨乾坤老,无营日月闲。柴荆存晚计,花竹破愁颜。扶杖看何处,蓼花一小湾。 寄陈定生 往事无须问,人生随所遭。素心宜涧壑,野性任蓬蒿。碧草杯中嫩,白云岭上高。却思谢太傅,枉为苍生劳。 闻叶青来归榇哭之 共作南迁客,嗟君独不还。游魂依旧代,归梦共青山。勋业封疆上,姓名宇宙间。灵幡何日到,行路泪潸然。 郑元雅自金陵谢病归赋赠三首 忆别彭城后,摇落恨各天。桑沧随运数,出处任风烟。万事真难问,一身岂易全!登堂今见汝,握手忆茫然。 奉使前朝日,曾经过洛西。风连秦塞远,笳起陇云迷。故国山河在,名园竹树齐。官情君素薄,何事久栖栖! 天外冥鸿意,将无虑纲罗。病身怜日月,末路慎风波。尘累青山少,春光绿野多。约君从此去,杖履日相过。 夏日同曹水蚓贾静子张于东诸友集辅之三弟园中即邀游南园三首 知尔耽幽僻,同游岂待招!桐阴争覆地,竹势已干霄。池馆何年构,云烟此境饶。苔痕绿屐齿,任意得逍遥。 十亩徼天足,千林过雨青。随人寻胜地,终日坐高亭。花意闲方得,松音静可听。夜深仍露饮,好月下空庭。 白发余生在,青山旧隐深。闲来寻竹径,醉后立松阴。细草留春色,新莺送好音。未知千载上,黄绮可同心。 夏日同李望云过杨子正山庄三首 别墅绿郊远,疏篱隐舍斜。前朝有姓氏,此日有烟霞。夜迥孤窗月,春深几树花。旧醅能醉客,稚子不须赊。 相念形容老,独怜意气多。奉身安草莽,失意寄烟萝。潜渚鱼惊钓,翔云鸟畏罗。疏狂吾辈在,勉矣慎风波。 巳破三生梦,肯怀百岁忧!但商曲蘖事,不作稻粱谋。旧舍琴书古,远村杖履幽。东陵瓜正熟,何必说萧侯。 独眠 忽忽因何事,终朝只独眠?病知身世寄,老觉性情偏。服尚聊随俗,桑麻亦任天。不如邀邻叟,把酒共陶然。 赠杨克振二首 万国兵戈后,堪怜此日还。恍疑非旧里,犹幸见家山。省忆人生苦,商量世路艰。田园荒落尽,何以破愁颜? 吴门分袂后,世路叹悠悠。作客谁青眼,还家我白头。畏天安草野,选地得林丘。南圃开新径,知君可共游。 秋日同程知微过刘念夙山庄 闻君高隐处,白日到羲皇。禾黍三秋好,竹松几树凉。留连寻谷口,仿佛问濠粱。为我下陈榻,疑来醉素觞。 南园有老树感而赋之三首 老树何年有,托根在竹溪?清阴迎月下,高干与云齐。时序惊衰谢,风光叹改殊。流莺曾相识,飞向别枝啼。 千林春色里,竹树自婆娑。偏觉风霜苦,独怜岁月过。半枯生意尽,孤耸老枝多。剪伐休容易,犹堪挂薜萝。 荫亩竟无叶,梢云空有枝。堪怜凋瘁后,想见荣华时。天地春秋老,古今日月移。菀枯随运会,桃李莫相悲。 陈副戎过饮南园有作三首 独往从吾好,幽居遂此生。忽传临羽盖,欣命启柴荆。共向松荫坐,闲随竹径行。将军宽礼数,猿鹤莫相惊。 世情容老拙,天意任迂狂。种竹千竿绿,栽花几树香。清风思绮季,白日梦羲皇。却喜高轩过,亲知谊不忘。 素性宜疏散,衰季畏应酬。今朝陪棨戟,竞日坐林丘。鸟语随歌曲,花枝递酒筹。不嫌野供少,乘兴任淹留。 松风 长松何磊落,谡谡起清音。声落窗前雨,影摇池上阴。乍闻醒午梦,静听助微吟。谁信郊园内,寒涛五月深。 尹叔敬过访南园喜为赋二首 南园多癖事,未敢问同人。也远云霞异,庭幽草树春。岁时还伏腊,宇宙自风尘。不是羊裘辈,谁能访隐沦! 杜居关癖性,今日启柴扃。傍竹寻花径,看松坐草亭。春光东望远,山色四围青。十日能欢饮,新槽有醁醽。 哭曹水蚓 忽闻歌楚些,沈痛欲如何!一代风华尽,千秋感慨多。青山留画色,白雪想诗歌。记得高谈夜,疏帘映薜萝。 相怜新白发,共饮旧青山。兵火魂初定,林丘梦乍明。幽花香细细,好鸟语关关。从此春风路,无由共往还。 向日经游处,柴门昼自扃。山河悲寂寞,书画恨飘零。松响风生户,桐荫月满庭。思君不可见,醉眼向谁醒! ◆侯恂《七言律诗》 将归 南飞独鹤绕山城,渐向关津问水程。梦入家中千里近,人归江上一舟轻。隋堤乱柳丝还绿,粱园春花色正明。故国儿童先寄语,应知华表是苏卿。 丙戍北归,弟辅之、儿方域、侄方岳辈来迎,作此示之 荒荒秋日下平原,问讯家乡倍惨魂。当日室庐曾似旧,迩来松菊可犹存?亲知凋落余谁氏,党族飘零聚几村?自叹衰年犹远遁,生还幸得见儿孙。 丙戍还里,遂到南园,草堂之灵相别二十年所矣,秋风衰草,一望凄然,感而赋此 问讯南园道路疑,披寻山径故逶迤。三陵日月还前代,一壑风烟又此时。天俯荒郊衰草遍,秋深广野夕阳迟。芳花满眼归何处,怅望林泉有所思。 夏日南园作 寒梅千树隐修篁,六月云深草阁凉。老圃创收瓜蒂美,小池新出藕丝香。奕枰酒盏分清昼,鸟语蝉声共夕阳。野叟相过无余话,豆花棚下说年光。 秋蝉 西风吹气到鸣蝉,独抱寒枝意悄然。汉苑楼台留夕照,隋堤草木入秋烟。天心寂寞凭谁问,时序苍凉只自怜。餐露吸风随晚景,螳螂解事莫相煎。 秋蛩 新秋雨渍草根凉,下有孤蛩泣露光。明月独悬依冷砌,霜风渐逼向空床。汉宫团扇方辞辇,秦塞寒衣正望乡。幽恨关心只多少,哀鸣那不断人肠。 秋兴 杖藜独往问农功,筑圃涤场满望中。舍后晚蔬迎雨露,园前珍果落霜风。初收玉粒匙翻雪,新压檀槽盏映红。社鼓纷纷何所事,铁犁沟下会村翁。 寄杨元化 曾拟相邀过小园,因循遂负杏花天。粱园春好谁同赏,蒋径云深只独眠。契阔每思良会少,老慵应得故人怜。凤池秋涨看明月,东望还期访戴船。 闭关 老病栖迟有故山,深居独往自盘还。雨中春色花千树,草际烟光屋数间。倦鸟还巢先已倦,闲云出岫未为闲。何如息影松窗下,无事终年任闭关。 郑元雅惠竹百竿喜为七言谢之因邀过南园 谷口琅蛴埃显叭菀椎闷椒帧K煳纯叮夹抛娱喟司@碱迪惴址玺留粒┙字τ吃路追住Tて谇镉晷虑绾螅嘞虬驯韵﹃帧 楼成二首 别墅云烟与世辞,新成草阁正相宜。修篁镇日檐前影,高柳频年屋上枝。平野遥看天尽处,危栏独上月明时。寒笳吹落西风暮,为问幽人总不知。 为贮白云构小楼,凭虚遥望思悠悠。露寒风紧千门静,野旷天高万壑秋。隋氏长堤余废陇,粱王旧馆失荒丘。登临且尽今朝兴,落日萧萧起暮愁。 庚寅初度自寿,时年六旬有一矣 劳劳日月隙中人,弹指风光三十春。省忆年华虚甲子,因循时代又庚寅。生涯自信青山在,老病独怜白发新。但愿从今无余事,岩花涧草伴闲身。 赠赵竹实,竹实善种花 粱台隋苑事都空,此日犹能见此翁。十亩深耕春雨后,长林高卧白云中。随心细草缘阶绿,得意名花满径红。素性由来耽幽事,捻书应许问墙东。 美人三首 花径逶迤逐伴行,卷帘独立态盈盈。茜裙夜度阶前静,绣带风回掌上轻。洛水袜尘遍着眼,耶溪屐齿倍关情。佳人一笑能倾国,却爱莲花步步生。 澹画双蛾贴翠钿,秋波满眼使人怜。水晶帘下窥新月,杨柳楼前望晓烟。闲托金笺情偏媚,喜开宝镜貌增妍。辽阳人去无消息,坐对兰缸泪暗悬。 拾翠搴珠洛水秋,正从玉笋见风流。夜深拥枕听寒漏,春晓扶栏上小楼。拜站台前双袖敛,鸣梭窗下十指柔。远山描就娇无奈,折取梅花插上头。 种瓜 茅舍疏篱处士家,林丘从此贮云霞。楼藏万卷书堪读,樽酌旧醅酒不赊。策杖遥看烟际柳,开窗静对雨中花。园前又报新畦就,自种东陵五色瓜。 为山成作二首 郊扉无事昼常扃,闲立数峰对草亭。小洞幽深藏气象,危桥倚侧入高冥。云开绝壁千峰秀,雨洗丛崖万壑青。自分合应丘壑里,移文岂敢负山灵。 南园屏迹思高隐,枕石淑流恐未能。已引暗泉听滴沥,仍罗奇岫竖岐嶒。遥空苍翠林丘异,半壑烟霞几席增。风起竹声如长啸,恍疑岩际有孙登。 述怀 疏风习习过亭台,散发披襟亦快哉。闭阁终朝无客至,移樽到处有花开。五湖霸国乘舟去,四皓趋朝定鼎回。出处虽高终多事,何如石隐任蒿莱。 喜程石雷自新安至二首 新安分手意匆匆,犹记君家草市中。修竹映门三径远,老梅傍阁一株红。山连白岳开丹嶂,槛俯长江接碧空。别后高斋无恙否?各天亦恐乱离同。 松阁阴阴鹤径虚,伊人却喜到吾庐。河山永夜劳清梦,风雨三秋隔素书。讵意命舟能访戴,应知下榻为留徐。把樽细语生平事,共向春光慰索居。 南园新开池河复为小艇与客游之漫赋 为爱烟波赴小园,新开池渚近青轩。花明蓼岸如山舍,柳暗荷塘似水村。半棹云光天倚树,一湾秋色月盈樽。居人试问沧洲意,千载桐江有钓痕。 附:玄岳郑老师和韵 商山犹自说东园,小艇时牵过碧轩。曲径逶迤迷近屿,孤烟绕拂失前村。尝看竹猗浮新绿,快识跫音倒旧樽。杳杳冥鸿天外隐,尚留爪指踏沙痕。 南园池上台成与客登之赋此 万树阴阴绿满庭,层台突出依郊扃。傍檐高柳丝丝嫩,拂槛修筠叶叶青。樵牧几家分草舍,云烟一簇入荷亭。临风忽动乘流兴,容与轻舠破杳冥。 高大将军过饮南园为赋近体四首 特过郊关访隐沦,杜居林墅有闲身。琅圄】傲艨停厚缓熳备萑恕E碓笫蚨嗄芄沧恚旯鲜煳慈丁M砝赐铰∩希乖戮昃晗滤酢 茅堂虚敞倚河干,水气澄清夏日寒。竹粉飘风香细细,柳阴笼月影珊珊。独惭草堂供应少,却喜将军礼数宽。更有丽人陪笑语,何妨滞酒共盘桓! 野圃高堂多古树,风林长夏欲清秋。经年闭阁无人过,此日开轩供客游。竹坞松亭随玩赏,花香鸟语足淹留。人生有几须豪饮,我已苍颜君白头。 萧萧残鬓两衰翁,问柳寻花此意同。法酒旧醅盈盏绿,美人新到靓妆红。遗簪堕舄沈欢后,白眼青天半醉中。石隐南园思伴侣,还愁北阙起元戎。 试茶二首 午窗睡起试新茶,先遣儿童汲井华。座有卢仝能七碗,方传陆羽得三芽。藏溪价重珍春叶,蒙倾香清爱石花。碧玉杯中倾沆瀣,何殊天上饮流霞! 紫茸绿笋旧知名,能使清风两腋生。细细炉烟看火候,闲闲窗影听涛声。黄金碾就香全嫩,碧玉盛来色更轻。恐有相如消渴病,侍儿故劝啜仙茎。 种竹 南园无事足盘桓,又种修筠数百竿。曲径风来香细细,空庭月下影珊珊。新蒲细柳争春色,侬李天秋让岁寒。独赖此君为知己,清樽记取照琅 茉莉 秋空云静月如霜,小宛风来茉莉香。玉色仍教群卉妒,瑶林独擅一枝芳。气蒸茗碗成清饮,簪上云鬟助晚妆。桂馥兰馨称绝品,此花应置瑶台旁。 五言绝句 闺情四首 昨夜春风过,芳草忽满庭。不知边塞上,柳色若干青。 朝来扶妆阁,玉手理青丝。衡阳音信断,空画远山眉。 绫罗绮绣床,无言暗自伤。生憎罗裙上,双双绣鸳鸯。 闲来邀女伴,春游共戏乐。忽忆长征人,双泪一时落。 玄岳郑老师惠藤杖一枝,上刻句云:老来当为丘壑伴,醉乡犹胜子孙扶。予每拄之独游南园,为赋二绝句 松风起远涛,竹露为清响。侵晨闲无事,扶藤自来往。 扶杖游何处,碧沼藕花红。好风吹面至,疑在蕊珠中。 来源:互联网收集 侯氏图片信: 编辑:世侯总会办公室 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yy/5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吊兰ldquo这样养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