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

麦芽

大麦蘖,大麦芽,麦蘖,大麦须,

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本品为大麦发芽而成,以消散为主,既能消食和中,又能舒肝化滞,并具有健脾和胃之功。不过它的健脾作用与参、术不同,参术为补益药,此为消导作用,麦芽为消化水谷而使脾胃复运,非脾胃虚弱得其补而强健之意。此外,借其消散之力,亦可作舒肝回乳之用,惟在消食方面,本品善能帮助淀粉性食物的消化,而对米、面、薯、芋等停滞及小儿乳汁不化之证,尤有效。

1.健胃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可与山楂、六曲等同用,小儿乳积不化之吐乳,可单用本品煎汤服。

2.退乳消胀:用于肝气不舒、脘胁胀闷、暖气等证,可与川楝子、青皮等同服;若乳汁郁积、乳房胀痛,或需断乳者,可单用炒麦芽60克水煎服。

麦芽长于健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乳房胀满、乳汁郁积;炒麦芽偏于行气消食、回乳,用于脚运不佳、便溏日久、妇女欲断乳汁;焦麦芽专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吞酸、脘腹闷胀。

1.配山楂:二药都为消导积滞、开胃消化的常用药。然山楂偏治肉食不消,麦芽偏疗面食不消。两药相配,消导开胃力增,常可用于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的腹满、暖气及不思饮食等证。

2.配神曲:二药皆具消食、回乳、消胀之功,然炒麦芽偏于行气消食且回乳,用于脾运不佳、便溏日久、妇女回乳;神曲偏于行气导滞、开胃化积兼回乳,一偏于消食走胃,一偏于消胀运脾,二药相配,脾胃同治,表里互补,常用治食积不消、脘腹胀闷及回乳。

3.配干姜:麦芽开胃气,助消化,并有回乳作用;干姜专长温中,善除里寒,为治疗脾胃虚寒所致吐泻及腹痛之要药,且具化饮去痰、回阳救逆及温经止血之功。二药相配,一偏于开胃消食,一长于温中敞寒,合则温胃消食力增,常用于脾胃虚寒、饮食不化。

4.配鸡内金:鸡内金生发胃气,健脾消食,固摄缩尿,养胃阴,化结石且消瘀积;麦芽开胃消食,和中消胀,行气散血。二药相伍,鸡内金升发胃气,健脾消食,麦芽舒肝解郁,启脾开胃,合而用之,启脾力量倍增,以升发胃气,舒调肝气,开胃口,增食欲。

授乳期妇女不宜用;妊娠期慎用。

内服:9~15克,入煎剂,回乳用60克水煎服。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大麦洗净、浸泡4~6小时后,捞出,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炒黄或炒焦用。中国产麦地区均有生产。

《别录》:“消食和中。”

《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日华诸家本草》:“开胃,……能催生落胎。”

《珍珠囊》:“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

《本草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衷中参西录》:“为补助脾胃药之辅佐品,若与参、术、芪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力,不至作胀满,……善舒肝气,盖肝于时为春,于五行为木,原为人身气化之萌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yy/1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