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示

1

敢为人先

对世界抱有极大的热忱

探寻红色印记

让“敢”代际传递

探寻先辈足迹,铭记历史

传承“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精神

炎炎烈日承载着先辈们灼热的革命精神

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

实践小队终于到达承载中国“四个第一”

并曾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

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

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01

承载先人之志

红色的火种划过夜空,照亮千万农户的心房

//追根溯源,走先辈们走过的路//

农运先声:

年4月,一个农民打扮、头戴毡帽、操着一口萧山方言的年轻人从上海回到了家乡衙前,出资兴办了衙前农村小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广大农民宣讲革命道理。

//世界是劳动者的世界,你们应争回被夺的权利//

同年9月27日,坐落于萧绍运河南岸的东岳庙前,各地农户心怀热切,从四面八方乘船聚集。众人欢呼中,衙前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沈定一等人起草颁布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从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租减租斗争。

//第一个农民革命的行动纲领

在《新青年》等报纸上广泛传播//

短短一两个月间,萧山、绍兴、上虞等地先后有82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在此基础上,衙前农民协会联合会于同年11月24日宣告成立。各地的减租斗争迅速展开,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壮志未酬:

农民出身,备受重租苛捐和饥寒交迫之苦的李成虎,被“世界是劳动者的世界”的论调深深吸引,从而觉醒出“争回被夺的权利”的革命思想。在他的召集下,各处赶来听演讲的农民从最初的百十人猛增至数千人。农民运动的队伍日渐壮大。

在他的率领下,农民捣毁了附近村镇上所有哄抬粮价的米店,迫使米商恢复原价,还领导农民夺回了养鱼权和捕鱼权。

年12月,反动当局派残酷镇压了衙前农民运动,农协主要领导人李成虎也因此被捕。但李成虎凛然无畏、坚贞不屈,于次年1月24日英勇就义,终年69岁。

//我们的肉体是可以牺牲的,

我们的精神却是永久留存着//

在纪念馆二楼的一间小屋里,3D激光投影出来的李成虎以慷慨激昂的陈词痛斥了反动派,无惧生死,重现了令人动容的农民革命烈士气魄。衙前农民运动的精神由此传向华夏大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翻开了光彩夺目的第一页。

星火燎原:

“其余没有人了吗......”临死前的李成虎挣扎着问到。

“当然有!”

据统计,在广东、山东、福建等14省中,已成立46个省农会、个区农会、个乡农会,有组织的农民万人以上......

衙前运动虽然被镇压,但是却拉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的序幕,它唤醒了农民同胞们奋勇抗争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广大农民身上潜在的巨大能量。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中国社会被压迫的底层群众不断刷新的历史新篇章。

02

传承烈士之魂

只要英雄没有被人民忘记,英雄就没有死

//英雄永生//

参观结束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带着被震撼的余温,端坐在投影机前,重新回顾衙前农民运动“洪流之巅”“农运先声”“星火燎原”的始末,内心的情绪依然层层激荡、久久不绝。从内心似乎要喷涌而出的,是衙前人民从与自然环境争夺生命时就深刻骨髓的“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抗争精神。

为更深入地了解衙前农民运动传承精神的流传情况,我们对来访实践团和本地的小学生进行了交流与采访。

实践团学生

请问你们为什么到这里来学习?

我们是作为萧山三中的师生队伍前来参观学习当地红色精神的,原先是计划前往江西-贵州开启重走长征路的,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于是就近选择了衙前。

衙前有非常多的红色纪念点,而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则是最典型的代表地,所以我们决定从这里开始继续寻找红色精神,感受长征文化。

//采访实录//

李成虎作为农民运动的发起者创业未半而中途被捕牺牲,你觉得我们在他身上可以学到什么优秀品质?

农民运动的这条反抗道路正如长征路一样,启迪我们应该从革命烈士身上看到他们不畏牺牲,为了群众奋斗终生的精神品质,从而走好我们自己的新时代长征路。

实践团老师

实践团老师

衙前农民运动并没有成功,为什么还是被人铭记呢?您觉得这与“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有什么联系?

衙前农民运动在当时而言,本身就属于走在时代前列的一种革命,它是契合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的。李成虎带领当时农民进行反抗,从而希冀创造一个新兴社会,一个蓬勃的有力量的社会。

同样的,想要创造一个崭新的浙江也需要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样才能让浙江全面深化发展。

03

内化精神之核

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

是靠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而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历史的墨笔总会在今天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地记住它并传承下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相信我们未来可以走得更远。

探寻历久弥新红色印记

唱响敢为人先浙江精神

2

追寻红色

印记的我们

从太阳当空走到落日西沉

从衙前农民运动的开始走到结束

从衙前的战争废墟走到衙前的高楼林立

我们穿越时间跨越空间

我们终于走到了

成千上万先辈们所期待的今天

我们震撼我们感激

我们宣誓我们期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更加富强的未来

01

OURSTORY

我们的故事

探寻红色

传承精神

足迹

我们实践的第一站是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这是一个神奇而具有独特气质的地方,进入其中就仿佛被历史的古朴和厚重层层叠叠地笼住,与当年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01

纪念馆

精神共鸣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沿着路线图去了李成虎的墓地,面对墓地,所有人都带着肃穆的表情默哀,离开的时候大家更是站成一排向他鞠躬表示崇敬。

从墓地出来,我们沿路去了李成虎的故居,十分幸运地采访到了李成虎的侄孙李传根爷爷,摄像机里的爷爷像现实中一样,十分和蔼、热情,对于国家和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也很感恩。

02.

小学旧址

追溯历史

接着我们又去了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沈定一先生的曾孙——沈红卫先生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有关沈定一先生的一生。在他铿锵有力的叙述里,我们仿佛见到了遍地丛生的荆棘里风雨不动安如山地生长着的一簇虎刺梅,被隐在了无人烟的地方,红得也不张扬却让人一见难忘。

原来历史洪流下掩埋的是一个人拼尽财力、人脉乃至生命的奋斗,无声无息,但刻骨铭心。从小学校出来大家都感慨着“历史的真实性和根源性都应当被考究下来,我们遗忘历史,就等同于舍弃未来。”

//再累也要走完先辈曾走过的路//

行动

回到学校之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做粘土,剪视频,写文稿,把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在手机屏幕上,希望能把衙前农民运动推广出去。

因为历史不应该被淡忘在某一个角落里,历史也不应该被打扮被衍射被模糊化。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拨开湖面涟漪看见深邃湖底,而不是任凭云翳重重掩盖住天光大亮。

我们为历史追根溯源是为了珍惜当下,也是为了能更好地规划未来。不管是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我们都应该广泛涉猎历史史料,毕竟归根结底我们都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样一想,天下大同的理想也不会太遥远了。

我们的步伐还在继续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尼采《善恶的彼岸》

02

OURUNDERSTANDING

我们的感悟

革命精神

代际流传

通过探寻衙前红色文化印记,我们切身感受到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即使在烈日炎炎下四处奔波,我们依然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实与兴奋。

革命精神传递

先辈的意志不会被遗忘,现在的衙前旧址随处可见民风、廉政的标语,在哪里可以感受到纯朴的民风,是呀,一个英雄的地方,怎么可能不被铭记,一群热血的人民怎么可能被遗忘。

——吴兆天

//革命巡游//

我肃然起敬的是李成虎身为农民却通晓大义,积极号召农民参与斗争,在广大农民饱受压迫时挺身而出,这是为信仰舍身的崇高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同时,在李成虎的纪念碑和墓前有许多的花圈和鲜花,说明英雄永远会被铭记,精神一直会传承。

——彭向东

走进如今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再次回到97年前。这里的图片、文字、实物、音像……每一件物品,都见证了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见证了反抗压迫的英雄事迹。

——刘华健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

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团结协作

这次社会实践大家都非常团结,从准备物资到去往纪念馆再到黏土制作,都齐心合力一起完成。虽然之前已经给大家分配好了任务,但大家还是会聚在一起讨论,不断挖掘灵感,这使我们的团队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配合也非常默契。

——邹利嘉

//学习的我们和工作的我们都是实践中的我们//

开始觉得这个项目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遥不可及,看得见却摸不着。每一步都觉得轻飘飘的,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可是随着大家热情的投入和真诚的付出,这次实践活动逐渐“水落石出”。原本的虚无缥缈变成了板上钉钉,我真的感受到了一个好的团队的强大。

自信满满且热情洋溢的团队总是能创造惊喜与奇迹!

——黄佳洁

作为团队的文稿编辑和审核者,我渐渐发觉“不是只有文科生能看到显微镜里的生活,只要用心去感受,理工科也一样可以细腻和柔软。”

——张梦丹

一起走.jpg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想我们更应该具备这种求真务实、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更应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做“红船”航道线上灯塔的守护人。不畏前程与担当,不负时代与当下。

最后的最后,也很感谢带领我们一起向前走的支部书记姜介炜——“我们材化生支部是最可爱最迷人的支部!”

惟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

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3

年7月21日

用泥塑再现历史

献礼建党99周年寻找身边红色印记

暑期社会实践团

虽然已回到学校

虽然我们与衙前已经相距28公里的距离

但是先驱们对于平等与自由的呐喊

那追求更好未来的不断激荡的热血

似乎穿越时间和空间

与我们的精神产生强烈共鸣

于是我们遵从内心的呼唤

用孕育农民的摇篮——泥土

用我们的双手进行泥塑

来记录这一段意义非凡的党史

提起我的锄,锄平这世界

世界锄不平,宁可大牺牲

泥塑场景

场景一:衙前农村小学宣讲

我们通过黏土塑造出“沈定一站在凳子上,向农民激情演讲传达革命思想,农民们姿势各异地围在他身旁认真听讲”的画面来体现沈定一演讲的引人入胜,和农民对知识的极度渴望。

#背景知识#

怀揣着赤诚之心的沈定一,从天下为公的理念出发,为使贫苦农民子女得到教育,并为农民斗争和解放创造条件,他邀请了原一师教师刘大白,学生徐白民、宣中华等,参加衙前农村小学的筹办。

//激情演讲,知识交相传递//

场景二:衙前农民协会成立

我们通过黏土塑造出“农民们在衙前东岳庙激烈讨论并确立宣言和章程”的画面来体现言论自由、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背景知识#

9月27日,上千农民在衙前东岳庙集会,宣告衙前农民协会成立,发布了经全村农民决议的《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并选举确立了协会领导人李成虎、陈晋生等。

衙前农民协会的成立,影响和带动了附近农村的农民,短短两个月,萧绍地区的萧山、绍兴、上虞3县共有82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场景三:衙前农民运动成功开展

我们通过黏土塑造“农民们在河边手持棍棒、石头等向河面上艘前来收租的船只投掷泥块石块,战胜地主们”的画面来体现农民反抗地主争取权利的大获成功。

#背景知识#

农民协会成立后,饱受地主压迫的农民们直起腰杆、团结起来。浙东运河两岸的农民抗租减租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荼。面对地主们的逼租,农民协会召集众人,有序有效地抗议,逐步夺回属于劳动者的权利,从而帮助农民的生活大大改善。

//革命付诸实践,争夺属于自己的权益//

场景四:未酬的壮志

我们通过黏土塑造出“李成虎被绑在邢架上,面对严刑拷打、闭口不言的倔强与傲气”的画面来体现李成虎和广大农民宁死不屈的高尚品格。

#背景知识#

衙前农民协会的斗争引起了地主阶级的不安和不满。浙江省长沈金鉴下令“严行拿捕惩治”,当局到处张贴布告,解散各地农民协会,强令入会农民销毁会员证。农民协会主要领导人陈晋生、李成虎等先后被捕。

//我们的肉体是可以牺牲的//

//我们的精神却是永久留存着//

???

泥塑人物介绍

先行者

世界当中一个小小的学校

小孩子的乐园

乡下人的学府

进步思想的启蒙者

沈定一

教书先生

沈定一:

最早为穷苦农民子弟创办免费学府衙前农村小学

最早把自家万亩良田分给穷苦农民的大地主

造型塑造原因

沈定一先生,虽已为社会淡忘,他却是火一般热烈有血性的人,直到他被暗杀为止,没有一天不活泼泼地生活着。

——曹聚仁

沈玄庐本身为官僚兼大地主,却刻意深入劳动者中生活,其率先对佃户李虎成实行退佃退租,并参加衙前农民斗争,因此引起大家刮目相看。

且沈会把革命道理用当地土语譬解,深入浅出,听者无不动容。在会完毕,沈手推脚踏车,步行随大家走回城站,边走边谈,好像完全忘了疲倦似的。

——罗章龙

——

沈定一虽是海外归国,思想前沿,但为了减少与农民的距离感,获得农民的认可与信任,换上与农民一般无二的服装。

所以我们为沈定一设计的造型是朴素且普通的,但因其极富有文学素养与文化情怀。为将沈定一与普通农民群众区分,展现其文人气质,我们为其设计的是类似于古代教书先生的服装。

实践者

头,我来做

我老了,不要紧的

不要怕,有祸水我担着

勇担风险的领头人

李成虎

领队将军

李成虎:

办农民协会最坚决的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

农民运动的领头人

造型塑造原因

好,要大家好;有,要大家有。要少交租、有饭吃,就要办农民协会。

——李成虎

对于李成虎我们设计了多种形象,李成虎作为农民运动的领头将军,我们一开始的印象是皮肤黝黑、身材高大威猛、力能扛鼎的形象。但是随后,根据资料,李成虎当时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因此我们又设计了瘦小的老人形象。后期甚至延伸想象,李成虎应该目光如炬、眼如铜铃......

最后,考虑到李成虎幼年不幸,随母乞讨;中年常年苦于劳役、农活。由于其拥有广大农民的共通处,我们将其按照普通农民来设计,同时根据其骁勇善战,将其塑造得更加高大勇猛,来突出其形象。

???

用行动铭记历史

//塑造人物、场景,复刻历史//

用泥塑来展露衙前农民运动的一角,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在衙前农民运动九十九周年之际,我们用泥塑的形象向大众宣传,也向先辈致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摆放人物

//布置场景,牢记历史进程//

我们对先辈的英勇壮举表示骄傲,也希望我们能成为他们这样敢为人先的开拓者,为自己留下今生今世的证据,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值得怀念的记忆,更是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添砖加瓦,共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兴中国。

乘先辈之志

觉民族之魂

未完待续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

图片

刘华建、彭向东

文稿

陈佳瑶、张梦丹、吴兆天

执行编辑

陈佳瑶

责任编辑

党建委欧阳文奥

初审

全媒体中心温小东

终审

顾梦园

献礼建党99周年寻找身边红色印记

暑期社会实践团

素材来自:启迪新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xj/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