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中式 君语 + 去年在苏州,看到留园的盆景有几株很好的,当时挑的下小雨的时候去,结果下的太大了也没仔细看。也是现在这个季节,牡丹点酥,紫藤挂云,啧啧,佳人在侧哎,一点春雨点春腴。 盆景起源与中国,汉代时便有供清赏的盆栽,唐朝时山水画及田园诗渐盛,盆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唐画家阎立本《职贡图》中便绘有盆景。 唐·阎立本《职贡图》 宋·马远《松月图》 到了宋代,苏东坡第一次阐明了文人画理论,"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而文人盆景则有了“文人画”的特性。画中高傲、枯瘦、残缺、丰腴的的树木都成了盆景的内涵和意境。 宋·苏轼《木石图》 明·吴伟《武陵春图》 及至明代,盆景制作更是参照马远、郭熙、刘松年、盛子昭等笔下古树,尤其是造型虬屈奇妙的松、柏、梅、竹等花木,配以嶙峋奇石,成为书斋中一种常见的文房清赏。 明人高濂,字深圃,是个有意思的人,所著《遵生八笺》则可窥其性情与意趣。《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提到了清供盆玩,令《瓶花说》中亦有莳养花草之法。 清供盆玩 春时用白、定、哥窑,古龙泉均州鼓盆,以泥沙和水种兰,中置奇石一块。夏则以四窑方圆大盆,种夜合二株,花可四五朵者,架以朱几,黄萱三二株,亦可看玩。秋取黄蜜二色菊花,以均州大盆,或饶窑白花圆盆种之。或以小古窑盆,种三五寸高菊花一株,旁立小石,上几。冬以四窑方圆盆,种短叶水仙单瓣者,佳。又如美人蕉,立以小石,佐以灵芝一颗,须用长方旧盆,始称。” 莳花养草 牡丹花: 贮滚汤于小口瓶中,插花一二枝,紧紧塞口,则花叶俱荣,三四日可玩。芍药同法。一云:以蜜作水,插牡丹不悴,蜜亦不坏。 戎葵 凤仙花 芙蓉花:以上皆滚汤贮瓶,插下塞口,则不憔悴,可观数日。 栀子花: 将折枝根捶碎,擦盐,入水插之,则花不黄。其结成栀子,初冬折枝插瓶,其子赤色,俨若花蕊,可观。 荷花: 採将乱发缠缚折处,仍以泥封其窍,先入瓶中至底,后灌以水,不令入窍。窍中进水则易败。 海棠花: 以薄荷包枝根水养,多有数日不谢。 冬间插花,须用锡管,不坏磁瓶,即铜瓶亦畏冰冻,瓶质厚者尚可,否则破裂。如瑞香、梅花、水仙、粉红山茶、腊梅,皆冬月妙品。插瓶之法,虽曰硫黄投之不冻,恐亦难敌。惟近日色南窗下置之,夜近卧榻,庶可多玩数日。 清代之后盆景之风大盛,嘉庆年间的《盆景偶录》把盆景植物分为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 “四大家” 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 “七贤” 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梅。 “十八学士” 梅、桃、虎刺、吉庆果、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腊梅、南天竺、山茶花、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栀子花。 花草四雅 兰、菊、水仙和菖蒲。 今日的中国盆景略输于日本盆景,说什么日本盆景也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也是枉然,不过两者本质都是为了追求山水情趣,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用这些来寄托着生死观、自然观。我们现在对造园造景从来不缺匠人和老师傅,缺的是那些“雪夜闭门读禁书”的闲人,文人风骨不绝,造园之事应尚可为。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查看文房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pz/5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年12个月,园林种植养护百事通,非常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