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少府有宁心安神之功,其治为烦满、悲、恐、胸中痛、阴挺、阴痒、遗尿、偏堕、太息、小便不利等症。    少即幼小,指手少阴经,府指聚集处,此穴为心经荥穴,脉气渐聚,故名少府。   本穴与劳宫为邻,同在掌握之中,犹宫中、府中也。通及心肾,能舒二经抑郁之气。为手足两少阴病之通达内府者,故名“少府”。      标准定位:少府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1、取穴方法   少府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到处是穴。   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小指指尖下凹陷处取穴。横平劳宫。   2、解剖位置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少府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掌筋膜、第四蚓状肌、第四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第四指掌侧总神经。手掌皮肤厚而坚韧,尺侧畔由尺神经的掌皮支分布。皮下组织致密,内含脂肪组织,并被由掌腱膜浅层发出的纤维束连向皮肤而分隔。   3、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掌腱膜→环指的浅、深屈肌腱与小指的浅、深屈肌腱之间→第四蚓状肌→第四骨间背侧肌。   皮肤→皮下组织→掌腱膜→第4蚓状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尺神经掌侧皮支分布;深层有掌侧总神经、指掌侧总动脉和掌心动脉经过。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第四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静脉。      少府有清心泻热,理气活络、清心宁神,调气利湿的作用。   少府有宁心安神之功,其治为烦满、悲、恐、胸中痛、阴挺、阴痒、遗尿、偏堕、太息、小便不利等症。      少府穴主治心悸,心痛,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律不齐,胸痛,烦满少气,小便不利,遗尿,手小指拘急,掌中热,善惊,烦闷少气,目黄,口渴,咽干,肘腋挛急,小指不用,小指拘挛,皮肤瘙痒,善笑,悲恐善惊,小指挛痛,痈疡,疟疾,冠心病,癔病,肋间神经痛,臂神经痛,尿潴留,阴挺,阴痒,阴痛,阴道及阴部瘙痒症,月经过多等。   少府穴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阴痛、手小指拘急、掌中热、善惊。   少府穴主要用于心胸及前阴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律不齐、胸痛、烦闷少气、目黄、口渴、咽干、小便不利、遗尿、阴痛、阴痒、阴挺、肘腋挛急、小指不用、掌中热等。   少府穴主治胸痛,心悸,小指拘挛,掌中热,皮肤瘙痒,小便不利,遗尿等。   少府穴为手少阴心经荥穴,多用于治疗心火上炎所致心神疾病及手指挛痛等。主治心痛,心悸,烦满少气,善笑,悲恐善惊;小便不利,遗尿,阴痒,阴痛,阴挺;肘腋挛急,小指挛痛,掌中热;痈疡,疟疾。   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癔病,肋间神经痛,臂神经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及阴部瘙痒症,月经过多。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针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胀痛感。   艾灸法   不宜艾炷灸。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每天按摩少府穴3分钟,排除毒素护心脏!   按摩时,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揉此养生穴。每次3分钟左右。每日2次,力度适中。   常按少府穴对心脏病排毒有奇效,同时对心绞痛、心律不齐、肋间神经痛、臂神经痛等疾病效果也是很好,      少府穴配内关穴治心悸。   少府穴配曲泽穴、郄门穴、间使穴治风湿性心脏病。   少府穴配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绞痛。   少府穴配蠡沟穴治阴痒。   少府穴配心俞穴,有清心泻火,镇痛止痒的作用,主治痈疡,阴肿,阴痒。   少府穴配内关穴,郄门穴,有宁神志,调心气的作用,主治悲恐善惊,心悸,胸痛,心绞痛。   少府穴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疗遗尿、癃闭。   少府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悸、脉结代。   少府穴配太溪穴、阴郄穴,治疗失眠。

少冲穴的位置怎么找?中医按摩少冲穴缓解燥热心烦

中医教你正确按摩三间穴治牙痛的方法及其三间穴的位置!

中医教你按摩太渊穴可补气强身,教你正确定位太渊穴的准确位置!

编辑:栀子核对:百会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gs/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