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703.html
中医的阴与阳中医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生和死在中医上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为什么中医诊病的时候啥都问?问那些问题有什么意义?中医说,生命起源于阴阳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阳这是一股决定人的寿命多少的阳气。从小孩阶段,先天之阳最足,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小孩子最喜欢活动,而且眼睛非常明亮,很有神采,这些都是阳气足的体现。《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在给予生命动力的同时,还担负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邪侵入。但是小孩子阳气足这个论断似乎与小孩子经常发烧感冒这个事实不相符。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为什么小孩子经常发烧感冒?这个我们要这么看,一方面,小孩子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体内能容纳的阳气较少,先天之阳就如同木柴点燃的火焰,但火焰较少如果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长期间暴露在风寒或者风热很重的地方,邪气就容易打破这火焰,进入皮肤腠理,导致小孩子感冒发烧。另一方面,其实小孩子发烧时一件好事,小孩子发烧证明孩子阳气足,现在很多大人想发烧都烧不起来,结果一去体检,却很多其他疾病,而且都很严重的疾病,这就是身体阳气不足,无法发烧,连外邪入侵都无法用高烧抵抗的后果。并且,通过多次的感冒发烧,孩子会激发体内阳气更加充盈,从而起到增强防御力的作用。为什么青少年通宵玩游戏看小说都不累?到青年时期,体内先天之阳的柴火烧得正旺,而后天脾胃发育良好,从食物中汲取的后天之阳也非常充盈,所以体内阳气充盈,很多中老年人都很怀念自己的青年时期,因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不怕苦,不怕累,不像老年那样,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为什么说青春期和童年是人生的最好时期,因为那是人的精神最为充沛,体力也最为充沛,其实,人内心深处是怕累,恐惧疲倦的,所以很多人在疲倦时喝咖啡提神,在累时打打游戏,看看小说,希望得到刺激而重新焕发出精神。有很大一部分人,沉迷小说、游戏,不是其中的情节,而是那种聚精会神的时刻。所以青春期和童年的美好,是以强大的身体为基础的,它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最好的两个时期。而这两个时期,阳气的充盈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癌症高发为什么是在中年?到了中年时期,身体阳气开始由盛转衰,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人,阳气衰落更快,到了这时候,很少人感冒后会发烧,这是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阳气烧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变好,因为正是这个时期,很多大病在酝酿,或者已经生成,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有一些风湿,类风湿,和骨头的疾病,最重要的癌症在这个年龄也是高发的,这就是阳气失去保卫作用后,身体已经无力抵抗病邪,病邪逐在身体积累,所以有些人一年到晚都没有病,就是经常容易累,结果几年后检查出来的都是一些大病或者慢性病。当然,生病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大病只会在这个阶段,在任何阶段都会,只是这个阶段和老年阶段比较容易,也不是任何人都会生病,有很多人很注意自己的身体,劳逸结合,把身体的阳气保存得很好,就不会生病,即使生病也不是什么大病。老人为什么就特别容易病?到了老年时期,阳气进一步衰退,所以老年人特别容易生病,而且很多老人家都有很多慢性病,不仅如此,很多老人家还会感觉容易累,气短,不欲动等情况,到了冬天就四肢发冷,有时甚至冷到不能入睡,盖多少张被子都无补于事。这就说明老人家体内的阳气已经很衰弱了,再加上病邪侵入体内,一直和体内的阳气做斗争,使得体内阳气越来越少,而在外面表现出阴盛阳衰的症状,因为阴主静,所以人会不欲动,阴为寒,所以人会感到寒冷,阴寒过甚,还会凝结血液,变成血瘀证,诱发心脏方面病变,也会造成失眠。为什么中国民间把人的寿命称为阳寿?当人体的阳气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人的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弱,神气越来越差,所以中医看病首先看神。如果看到病人神已经失了,就知道病非常不好治,当最后一丝阳气消耗完的时候,就是生命结束之时,中国古代有言:“纯阳为仙,纯阴为鬼。”中医说阳化气,阴成形,阳是人生的动力,是能量,而阴是物质,所以人死后,神没有了,人也不会动了,只剩下一副身体,也就是只剩下阴了,再触摸一下那些身体,都是寒冷的,没有温度的,这就是没有阳气的表现。所以中国民间把人的寿命称为阳寿。当然上述是根据人生老病死的过程分析,其实人生还有很多意外,很多特殊的情况,使得人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另外,我们所说的小孩子是先天阳气最足,是纯阳之体,只是说他潜藏的阳气最足,那些阳气是没有燃烧的木柴,并不是他体内的阳气。很多医家曾经就是因为只是看到这句纯阳之体,没有经过详细的辩证,脉症互参,就断定孩子阳气充足,属于纯阳无阴,因此大量使用阴寒之药,滋阴泄阳,戕害小孩。小孩子也有阴阳,由于还是稚阴稚阳,阳又主外,而且很多感冒,一般小孩感冒初起的时候都是感受风寒,伤了阳气,而不是什么热毒。由此可见,从人出生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最后的死亡,人体内的阳气(经气)是主导人类健康的最关键因素,气的衰减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多,最终导致人类的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懂得保健养生、适当补阳补气,就可以极大的延缓衰老、在相当程度上恢复身体阳气,保证生命的活力、摆脱亚健康.回光返照到底是怎么回事?向大家解释一下回光返照的原理,当一个人在重病期间,必定会有气短,不欲食,少言,呼吸急促,经常昏睡,形寒肢冷等类似情况,这是真阳衰微,体内阴寒极盛,这时真阳发现周围太冷了,呆不下去了,于是就想走了。真阳走有几个渠道,真阳在肾中,欲走可以向下,也可以向上,当真阳向上,人就会突然变得有精神有力气了。因为真阳是先天之阳,当先天之阳走到心的部位时,就好像突然有很多阳气注入,所以人就有一种突然变好的感觉,一种感到所有事情一下子清晰了,身体变得有力气了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然而当真阳走到心的位置,形成这种回光返照时已经很难救了,真阳会一路向上,从人的七窍之一逃掉。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1不只“春夏养阳”,四季皆需养阳中医有句话叫“春夏养阳”,如果说您治病的时候是从阳论治,那可不可以理解为,在春夏两个季节把阳气“养”足了,很多病就不会发生了?《内经》里面有“春夏养阳”这么个提法,这个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治那个没有病的人,而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遏制它。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万物的其中一种,人的身体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那么冬天,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到来年开春,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然后到了夏天,阳气又进一步生发。所以春天和夏天,耗费的阳气最多。人的生命,以及动、植物的生命,也是依据这样一种情况生长、发展,也要消耗很多阳气,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了,要不断地补充、保护阳气,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你不要再伤害它。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阴阳平衡是指在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衡我感觉您特别强调阳气的作用,但是一般人都认为,一个健康的人,阴阳要平衡。这个观念不完全对。为什么呢?从《内经》开始,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阴这个东西,阴是包括你人体的所有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所以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秘,精神乃固”,还有一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达到阴平阳秘。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啊。易经也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通俗讲: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3生死攸关救阳为急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也不一样,小孩儿时候,当然是阳气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是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憋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很多老年人在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他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就是救阳,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要特别看中这一点。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这个东西就好像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地变松,要把它拧好。我记得读《傅青主女科》时,有一段话,治疗大出血之后怎么样来挽救,原话是“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大出血之后,损失的血虽然不能马上生出来,但是一旦阴损及阳,阳气一散,这个人生命就终结了。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所以在看病的时候有个格言:生死关头救阳为急。4胖是脾胃受伤,废物积聚体内所致每个中医都有自己的流派与理念,有从脾论治的,有从肝论治的,等等,很少听说从阳气入手。听起来倒像一个总则。所谓阴阳平衡。这是个总体啊。中医上讲的阴阳啊,其实是浑然一体,互相融合的,不能说这边儿就是阳,那边儿就是阴。人的元气也是一样,从出生时,他的元气就是浑然一体的,但是因为先天的东西和后天的东西又有所区别,而且两者互为其根。比如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而且根据五行的理论,脾属土,土能够生万物,其他四行(脏腑)啊都受它的灌溉,如果在中间这块出了毛病啊,脾胃不能够健运,那五脏就失养了,最后还要归结到后天之伤,损及先天之阳,动摇了生命的根基。所以现在的病啊,首先就是脾胃先受伤——吃喝大量的生冷食物、饮料,生活不节制,房事过多;还有就是生活过于劳累,思想比较复杂,或者压力大等等,中医说:思伤脾啊,所以这个人首先就不想吃东西,消瘦,然后从这个地方开始,演变出多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都是这么来的。如果按您说的思虑过多伤及脾脏,就不想吃东西,会消瘦。但是为什么很多胖人也脾虚,这种情况怎么理解?胖也是虚胖,十个胖子九个虚啊(笑),越胖的人越怕冷啊。他胖是因为有多余的废物积聚在体内啊,就是湿滞啊。人过半百阳失其半,其实任何病久年不愈部会造成阳气虚弱,而中医理论即有: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即可百病不侵。因此各种治疗方法如艾炙法、针灸法等多是通气升阳为主。近些年,坐诊时,有时一上午开的都是附子、肉桂、干姜、苡仁、泽泻等扶阳祛湿的药物,抄方的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病人得的难道是同一种病吗?您开的药方怎么都是这几味呢?"我很欣慰地对他笑了笑,这回总算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尽管他们得的病并不一样,但一摸他们的脉象,都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不少朋友患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者,常年被这些慢性病困扰。为什么这些人的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呢?他们之前和现在所生的病,包括将来要生的病,都可以说是阳气虚弱引发的,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古人讲:“阳气不足,稍有阻滞,则百病丛生。”阳气不足会导致各种寒湿重,各种疼痛,血瘀等症状。阳气不足的五大表现:心阳不足的表现:胸部、心脏部位发凉,稍微劳累点就心慌、气短、情绪低落、不爱笑。肝阳不足的表现:萎靡不振,没有生机,做事不积极,没有动力,处事犹豫不决。(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cimeia.com/hcmzz/7293.html